別輕視!內臟脂肪超標,背後的危害超乎想像!
更新于:2025-04-07 07:57:42

  身高165cm

  體重125斤

  看著不胖

  體重也在正常範圍內

  體檢時卻被告知內臟脂肪超標!

  這個體重看起來並沒有減肥的必要

  卻被醫生催促著抓緊時間減脂

  到底是為什麼呢?

  什麼是內臟脂肪?

  在醫學中,針對脂肪的分佈,我們把在腹部的大網膜以外的叫皮下脂肪,而所謂的內臟脂肪是進到腹腔或胸腔下面的脂肪,其中一層叫做大網膜,大網膜表面都是掛著一些白白的、黃黃的叫油脂,這就是內臟脂肪的一種。

  另外一部分的內臟脂肪是在我們的體內,我們的內臟是由臟器組成的,脂肪也會沉積在臟器中,包括心、肝、脾、肺、腎等。

  如果脂肪在肝臟,就叫脂肪肝,到了胰腺叫脂肪胰,到了心臟,我們叫脂肪心。大家可能覺得心臟好像全是肌肉,實際上心臟的內膜裡面也有一部分的脂肪,在骨頭的表面也包了一層白白的,這裡面也有脂肪,甚至在骨頭裡面的骨髓也有脂肪,這些統稱為內臟脂肪。

  按照分佈部位的不同,把脂肪分成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對於健康的損傷或健康的影響,內臟脂肪的影響更大。

  一般來說,這些數據可以反映內臟脂肪的量:

  腰圍:男性超過90釐米,女性超過85釐米,可能意味著內臟脂肪較多。即便BMI正常,患病風險也會升高;

  腰臀比:男性大於0.9、女性大於0.8,表明是內臟脂肪過剩的高危人群,大於1.0即為腹型肥胖。

  體重和BMI:雖然BMI不能直接測量內臟脂肪,但過高的BMI值通常與較高的內臟脂肪含量有關。

  內臟脂肪過多有哪些危害?

  1. 加速認知衰老

  2023年4月,《柳葉刀》子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內臟脂肪每增加0.27公斤,認知能力就會降低,相當於認知衰老0.7年。

  2. 影響內分泌代謝

  內臟脂肪是具有內分泌功能的。它能通過升高身體的炎症反應,破壞腸道菌群,增加胰島素抵抗等機制讓身體代謝發生失調,進一步惡化身體累積脂肪的傾向,從而升高幾乎所有慢性病的風險。

  3. 增加糖尿病風險

  2024年9月刊發在《糖尿病與代謝雜誌》的一項研究發現,國人內臟脂肪指數(CVAI)持續增高,與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顯著相關。與CVAI變化不大者相比,CVAI輕微增高、中等程度升高和明顯升高者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分別增加73%、248%和450%。

  4. 增加心臟的負擔

  體內多餘的脂肪組織需要消耗更多的氧,這意味著心臟必須更加努力泵血,才能為脂肪組織提供更多的血氧。長此以往,自然就增大心臟的壓力。動脈中脂肪堆積越多,動脈功能就越差,血管壁增厚,血流減少,不僅加重心臟負擔,還會增加血栓和全身血液迴圈惡化的危險。

  肥胖症已成為一種全球性“流行病”,是全球最大的公共衛生問題。肥胖不僅損害身心健康,降低生活品質,縮短壽命,而且各種併發的疾病會影響終生。

  因此,我們在減脂時一定要先減掉內臟脂肪。

  如何科學減脂,減少內臟脂肪

  1. 飲食調整

  高糖、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飲食會導致血糖和胰島素水平波動,刺激脂肪儲存。過多攝入反式脂肪酸、高油高糖食物以及飲食不均衡等,都容易使內臟脂肪增加。

  · 減少精製碳水化合物攝入:精製碳水化合物如白麵包、甜食等,容易導致血糖波動,促使內臟脂肪積累。

  · 增加膳食纖維:蔬菜、水果、全谷類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有助於控制血糖,減少內臟脂肪。

  圖片來源:AI生成

  · 適量攝入優質脂肪:如魚類、堅果、橄欖油等,有助於維持血脂平衡,減少內臟脂肪。

  2. 有氧運動

  長時間缺乏運動和身體活動,會導致身體代謝下降,脂肪容易堆積。長期睡眠不足會影響身體的代謝和荷爾蒙平衡,導致脂肪儲存和積累。

  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能夠有效燃燒脂肪, 特別是內臟脂肪。建議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

  3. 力量訓練

  有些人天生代謝率較低,內臟脂肪更容易積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代謝率下降,內臟脂肪也更容易積累。

  力量訓練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率,有助於持續燃燒脂肪。建議每周進行2-3次力量訓練。

  4. 改變生活習慣

  · 避免久坐:長時間久坐容易導致腹部脂肪積累。每隔一段時間站起來活動一下,有助於減少內臟脂肪。

  · 保證充足睡眠:睡眠不足會影響荷爾蒙分泌,導致脂肪積累。保證每晚7-8小時的高品質睡眠。

  · 學會放鬆自己,緩解壓力;限制酒精的攝入量;戒煙戒酒等。

  “全民健康保衛戰”

  已經拉開了序幕

  讓我們共同行動

  和肉肉說拜拜

  迎接更加輕盈健康的自己!

  健康河南綜合自中國名醫、健康時報、鄭州市二院肥胖與代謝性疾病中心‍‍

來源:人民網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