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濕氣重怎麼辦 注意這些穴位可有效祛濕
更新于:2025-04-14 04:54:01

現代人不喜歡運動,又常吃肥甘厚味的油膩食物,涼性水果、冰品冷飲等生冷食物,造成體內淤積了大量的濕氣,如何祛除濕氣呢?按摩哪些穴位是有效的呢?

濕氣重的人往往感覺身體沉重,而且舌苔發白,大便不成形,當您也有了下面這些癥狀,就要注意自己應該祛濕了!中醫祛濕方法不錯,在我們的身體上有7個穴位,選擇任意一個穴位來按摩,都可達到非常不錯的祛濕效果。

濕氣重的人有哪些表現

晨起看舌苔在早晨起床時,觀察一下自己的舌苔,可以作為參考。

正常人的舌苔是淡紅色的,舌苔比較薄,看起來是一種有光澤的濕潤感。而有濕的人,舌苔就會很白膩,水濕重,還感覺有痰粘在上面的感覺。如果是濕熱,就是一種黃色的苔色。同時,舌頭肥大,周邊有齒痕。

看大便“俗話說濕有粘、阻、滯的特性,所以濕重的人,大便也是很粘的,就像我們說的牛皮癬一樣。如果大便經常不成形,而且不僅用便紙不容易擦乾淨,粘在便池上也很難沖走,那可能就是有濕了。

濕氣對身體的影響

身體的濕氣重了,對我們有什麼影響?濕氣可謂是對人體危害很大的一種邪氣。中醫認為,人體有6種致病因素,即“風、寒、暑、濕、燥、火”。其中,濕邪可以跟其它5種組合,如風濕、寒濕、暑濕、燥濕、濕熱等。所以,一旦體內濕重,就會影響身體健康。

濕重脾胃運化差濕最先影響的是脾胃脾是個很“古怪”的內臟,它是全身最陰的一個器官,在脾里,陰氣易盛,陽氣易衰竭,而且脾喜歡乾燥而不喜歡濕。可偏偏脾是生濕之源,所以,濕氣重了就會影響脾胃,脾胃不好反過來會加重濕在體內的滯留。比如,很多人喜歡吃肥甘厚膩的食物,如肉類、甜品、辛辣食品,就會讓脾胃運化的功能降低,從而使體內的水氣、氣機不能夠生髮,導致濕氣滯留在體內。久而久之,脾胃越來越弱,體態就會越來越胖,反過來又導致脾的運化功能受到傷害,水濕聚積體內,形成內濕。

按摩哪些穴位可以祛濕

承山穴

承山穴是最有效的祛除人體濕氣的穴位,其效果跟紅豆薏米粥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承山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所以,刺激它能通過振奮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濕氣。大多數人,只要輕輕一按他的承山穴,都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都是因為體內有濕的緣故;

而按揉承山一段時間后,我們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就是膀胱經的陽氣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濕邪,正隨著上升的陽氣向外發散。所以濕熱體質者一定要注意記住這一保健大穴,合理地在生活中使用。

足三裡

足三裡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濕當然也少不了它。刺激的最好方法是艾灸。每天睡覺前用艾條灸,可以協助陰陵泉祛濕。該穴是一個祛濕的要穴,而人體濕氣大就容易滋生細菌,引起水腫,以及各種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濕氣的,如果濕氣多了運化不出去,就會變成痰飲。

陰陵泉

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從腳趾出發的脾經經氣再這兒往裡深入,可以健脾除濕。它在膝蓋下方,沿著小腿內側骨往上捋,向內轉彎時的凹陷,就是陰陵泉所在。

每天要用手指按揉這裡,時間不拘,空閒的時候就可以,但要保證一天總共10分鐘以上。如果您體內有脾濕,按這裡會疼,但是堅持按揉,您會發現疼痛再逐漸減輕,說明您的脾濕在好轉。

平時點按承山穴、湧泉穴、三陰交穴,有健脾胃的作用,還有助於運化體內水濕。除了點按穴位,還可以用艾灸。進行艾灸操作時,可將點燃的艾條懸於皮膚上2~3釐米處熏烤,以使穴位局部出現溫熱感、紅暈,一次最好施灸20分鐘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