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羅斯多地報告不明原因呼吸道感染病例,引發全球關注。患者症狀包括高燒(39℃以上)、咳血、持續咳嗽等,且新.冠病毒與流感檢測呈陰性。儘管社交媒體猜測“新病毒”出現,但俄羅斯官方(Rospotrebnadzor)明確表示:當前疫情可控,未發現新病原體,病例可能為支原體肺炎或已知疾病的併發症。
疫情是否可控?
官方數據穩定:上周俄羅斯新.冠病例下降,流感與急性呼吸道感染減少10.8%。
局部病例有限:莫斯科地區僅報告5例“未知癥狀”患者,經檢測確認為微血漿肺炎,無流行病學風險。
病毒學家指出,咳血等癥狀可能與百日咳、肺結核或支原體感染有關,需進一步研究。
會引發更嚴重疫情嗎?
低概率:若如官方所言,病原體為已知疾病(如支原體肺炎),則大規模傳播風險較低。
潛在風險:若後續發現新變種或病原體,可能需升級防控措施。國際社會正密切關注病毒基因測序進展。
科學防護指南
基礎防護:
勤洗手(肥皂+流動水20秒)或使用含酒精洗手液。
公共場所佩戴口罩(N95或醫用外科口罩)。
減少暴露:
避免密集場所,保持1米社交距離。
室內每日通風2-3次,每次30分鐘。
增強免疫:
均衡飲食(富含維生素C、蛋白質),保證7-8小時睡眠。
適度運動(如快走、游泳)。
及時就醫:
若出現持續高燒、咳血等癥狀,立即就診並告知旅行史。
俄羅斯當前疫情雖無失控跡象,但公眾需保持警惕,不信謠、不恐慌,通過科學防護降低風險。國際社會應加強合作,共用病原體數據,共同應對潛在威脅。
溫馨提示:內容中醫療科普知識僅供參考,不構成用藥指南,不作診斷依據,無行醫資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適請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