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AI共舞未來,讓大腦先跑起來
更新于:2025-04-09 12:09:46

本文轉自:寧夏日報

本報記者 魯延巨集

一個月前,銀川市金鳳區銀啤巷鄰街鋪面,陣陣鞭炮聲中,“金鳳區讀書郎AI智習室”上線了。這裡只有一種業務——為學生打造線下沉浸式自主學習空間。

3月25日,在金鳳區讀書郎AI智習室負責人楊潔帶領下,記者見到了相關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楊潔告訴記者,所謂沉浸式,就是一人一桌一個海量大數據支撐下的AI老師。這個AI老師是無數個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學實踐的智慧結晶。AI老師,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一個會思考的“數字導師”,它能幫助學生觀察、分析、反饋,預測學習瓶頸。

金鳳區讀書郎AI智習室有28個座席,每個座席都是一個獨立的學習空間,並且實現一人一數據,一人一方案。一位前來學習的小學生說,AI就是一個看不見的老師,既能回答問題,還能促使他獨立思考。

楊潔認為,AI時代,學習工具的形態正從“硬體依賴”轉向“雲端協同”,知識獲取從“被動接受”升級為“主動交互”,學習效率則因個人化推薦提升數倍,更深遠的影響在於技術正在重塑學習思維。

楊潔說,在她們的AI智習室,“課程規劃—學習方案—學習路徑—補學習漏洞—學習闖關—完成學習闖關”六大閉環完成,方能進入下個學習目標。遇到難題,AI協助追根溯源,找到漏洞存在的本源,鎖定並逐個擊破知識點薄弱項,讓學生真正明白自己錯在哪、薄弱在哪,由傳統的“題海戰術”轉為“靶向提升”。

在校園,AI學習探索也如火如荼。“這是我們製作的自動識別車牌智慧開關”“這是我們利用deepSeek開源數據設計的智慧”“這是我們組裝的可自動避障的汽車”……3月25日,記者來到銀川市金鳳區第十六小學創新學院,濃濃的創新創造氣息撲面而來,智慧和自信寫在學生的臉上。

在該校創新學院,學生們通過ROBOT探索小組、智慧交通小組、人工智慧入門小組開展活動,盡情放飛創新、創造夢想。作為自治區首批“互聯網+教育”智慧校園應用示範校、自治區百所“互聯網+教育”標杆校之一以及自治區“五星級”智慧校園,金鳳區第十六小學積極探索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深度應用,實現數據驅動課堂教學和學習方法的變革,推動教學方式變革。

金鳳區第十六小學校長楊亞琴介紹,借助人工智慧技術,該校構建了一套完整的教學數據閉環體系,精心打造的“榴小果,慧生長”校本課程體系,涵蓋慧德、慧思、慧美、慧躍、慧行和慧創六大板塊,共計六十余門課程。在科學課上,學生佩戴VR眼鏡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奇妙科學場景;語文課堂中多樣的課本虛擬人對話功能成為互動新亮點;英語課引入學伴機器人營造沉浸式語言學習環境。其中人工智慧技術在“慧創”板塊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課前,金鳳區第十六小學利用人工智慧工具開展學情前測,精準收集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為教師提供詳細的學情報告,實現因材施教。在課堂中,智慧設備即時捕捉學生的課堂行為數據,如答題情況、參與互動的積極性等,確保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課後,深入挖掘學生和教師的課堂行為數據,為師生分別繪製精準的畫像,為後續的精準教學與指導提供有力支撐。

與AI共舞未來,讓大腦先跑起來。目前寧夏各中小學校積極探索AI學習進校園的路徑,讓AI成為教育教學的好助手。

當民歌與AI相遇
當民歌與AI相遇
2025-04-01 09:19:31
遇見通用人工智慧體
遇見通用人工智慧體
2025-04-02 02:43:46
遇見通用人工智慧體
遇見通用人工智慧體
2025-04-02 0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