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盡量從你配不上的開始,這樣才能發財
更新于:2025-04-13 16:08:53

太容易找到的工作賺不到大錢。

我當年找工作是怎麼找的?就是往高了去找。

很多人找工作,就是專找跟自己能力匹配的,甚至退而求其次地選擇比自己能力低的工作。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只有進去了大廠,你才能學到更多東西,接觸到不一樣的圈子和人脈。

首先你要有高配得感,不要自我貶低,覺得自己只適合中小型公司,拿著一份中規中矩的薪水。

千萬不要有這種弱者心態,我當年找工作,我的很多同事都是本科,我只是個專科,但後來我薪水卻拿得比他們還高。

大公司他們也希望招一些入職時薪水要求低、經驗不多的新人,很多崗位不一定非得是100%的老手,某些能力強、初次印象特別好的員工,他們也會招。

又到了金三銀四,很多人重新開始找工作,但是他們對大廠有膽怯心理,一看到大公司,就覺得自己肯定進不去,打了退堂鼓。

千萬不要給自己內心設限,凡事要多去測試,即使面試不通過,你起碼也有在大廠面試的經驗,然後篩選一下,去中廠面試,一層層往下篩選,總會有一家適合你。

做人做事一定要有逆向思維,找工作要去逆向篩選,從自己擅長職業相關的大公司開始,一一投過去自己的簡歷,廣撒網,才能找到更高配工作。

試了才有機會,不試永遠沒有可能。

向上社交,不要向下相容

找工作其實就是找圈子。

你想收入更高,賺更多錢,那你就必須得先從工作這塊著手。

普通人若想成功,靠的是圈子思維,而非埋頭苦幹。

富人忙著跑圈子,窮人忙著換工作。稻盛和夫說,換圈子就等於換命運。

何為圈子思維?就是指可以和別人產生交集,進而形成某個圈子或主動融入某個圈子中去。

比如你入職某家大公司,一開始你只是普通員工,但是在這裡,你可以請教其他高技能的同事,常向他們請教,學習頂尖文案也好,學習代碼也罷,又或者能積累行業內的很多資源和人脈。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心理傾向叫作社會認同,主要指人們為了獲得更多認同,會主動去完善自己的話術和行為。

比如我以前只是一個普通文案編輯,後來我接觸到頂尖文案,新媒體運營,當某些同事特別優秀,你也會耳濡目染去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

只有融入了你想進去的圈子,在社會認同心理的激發下,你也能挖掘自己的潛能,這也可以叫做,借別人之力強化自己,借力打力。

再比如我身邊朋友全是自己創業,所以在這種影響之下,我也加入了創業大部隊。

一個人的認知和價值,是他經常來往6個人的平均值。

這就是圈子的力量,有意識地去“高攀”,去連接更多優質人脈和資源,普通人才能實現階級躍升。

一定要去高配你的身價

不要低配自貶身價。

如何讓身價變得高配?就是首先你得會自我包裝。

世界就是一個巨大草台班子,大部分人水到離譜,所以拋開文憑學歷,大部分人在某些方面都是大差不差,所以你沒必要自卑。

適當包裝自己的形象,面試時穿著得體,形象乾淨;說話表達一定要清晰,切記搶話或語速過快;提前瞭解你要去面試的公司,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對於自己的簡歷和自我介紹,要有技巧地去包裝。

其次,當你面試了很多金牌企業后,你在某個平臺上的大數據標籤就很牛叉,獵頭一旦發現後,他們會優先把你的簡歷推其他金牌的優秀企業,而即使差一點的企業,也不會相差太遠。

有了這種高配思維,那麼對於漲薪,在多面試了幾家大公司后,他們會從最高和最低之間評估一個中間價位,來作為你的工資報酬,如此一來,你的平均薪水也會逐漸被拉高至新水準。

擇業求職就像戰役,沒有未雨綢繆,就不要輕易出兵。

你技能稀缺度有多大

決定了你在職場的核心競爭力。

在能包裝之前,你得先有一定的實力,而不是把自己吹得天花亂墜,結果一真的上了戰場,卻是個水貨。

在這個超級個體的時代,普通人除了增強自己的業績,更要在職場打造個人品牌。

如何打造個人品牌?就是要多去輸出自己的認知,自己的核心價值,在公司這個小範圍內,建立起你個人影響力。

光是個好產品還不夠,還得是個好品牌,整個一系列邏輯打通了,你再去任何大廠,都會變得輕而易舉。

找工作有很多技巧,千萬別把它當做“謀生”,要當做“躍遷”。

工作最大的意義,不是為了那點工資,而是讓你有見人的機會,有穩定的社交圈子,在優秀的人那裡學習,在優質圈子裡尋覓資源。

人一定要有強勢思維,且要有穩定的內核,不要害怕被淘汰或者自己不夠格,要知道找工作的過程,其實也是鍛煉自己的過程,別焦慮,別迷茫,當你把找工作當做闖關升級的遊戲,你提前打了很多大BOSS,積累了許多經驗和技能,那麼接下來的小妖怪只不過是小菜一碟,而你也能更快地進入全新副本。

學會翻臉
學會翻臉
2025-04-06 12:19:23
看見,是溝通的開始
看見,是溝通的開始
2025-04-06 15:06:52
這才是談戀愛的順序
這才是談戀愛的順序
2025-04-06 20:3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