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漸長,諸多人士開始關注自身骨骼健康,尤其注重鈣質補充。常聽聞曬太陽可助力人體合成維生素D,進而促進鈣的吸收。在醫院接診時,常遇年長患者反饋:“醫生,我每日都曬太陽,怎感覺骨頭依舊不太結實,走路也不穩呢?”
不少人覺得曬太陽是補鈣最直接途徑,每逢陽光明媚,便主動在陽臺或公園待上半小時甚至更久,可結果往往差強人意。雖知陽光能助人體合成維生素D,且維生素D可促進鈣質吸收,但單靠曬太陽,解決不了鈣缺乏問題。人上了年紀,單純靠曬太陽補鈣,顯然不夠,那還有哪些補鈣方法呢?
曬太陽不如喝點“骨湯”
背後關鍵原因在於,很多老年人忽略了維生素D的補充方式,光靠曬太陽遠遠不夠。實際上,骨骼健康的保障,除維生素D外,還需額外營養補充,比如骨湯就是簡便有效的補鈣方法。有位患者,每日堅持晨起曬太陽,仍覺雙腿無力,走路吃力,後來依建議在日常飲食中加入骨湯。
幾個月後,骨頭更堅固了,膝關節疼痛也明顯改善。骨湯中的膠原蛋白及豐富礦物質如鈣、磷,能助力修復和強化骨骼,使其更堅韌。更關鍵的是,骨湯含特殊氨基酸,可促進骨骼細胞再生,補充日常飲食易忽略的營養成分。
鈣的“吸收”也很重要
補鈣是一方面,如何吸收才是重點,並非每種含鈣食物都能被人體有效吸收,即便食用大量含鈣食物,若身體無法有效吸收鈣,也是白費力氣。常遇些年紀大的患者,不懂補鈣科學原理,盲目食用高鈣食品,不僅沒效果,還可能致胃腸不適,加重腎臟負擔。
曾有老年患者,見網上“高鈣食物”廣告,以為鈣補充越多越好,便大量食用牛奶、豆製品及補鈣保健品。後來檢查發現,雖補充大量鈣,但因體內胃酸過少,鈣不能充分吸收,甚至因鈣質沉積出現腎結石等問題。補鈣關鍵不僅在於吃多少含鈣食物,更在於讓身體有效吸收鈣,補鈣時除合理選高鈣食物外,還得確保鈣能被吸收。
運動能增強鈣的利用
很多人知曉運動可增強骨骼強度,卻未必清楚運動能直接促進鈣的利用。年長者常擔心運動會引發骨折或關節損傷。其實,適度運動不僅無損骨骼,反而助骨骼更好吸收鈣並增強骨密度。
曾接待一位上年紀患者,其認為年紀大不適合運動,便通過飲食和藥物補鈣。然而,補了許久,骨密度未顯著提高,因不運動,肌肉力量減弱,走路更易摔倒。後來建議他進行適度負重運動,如快走、騎行等,數月後,骨密度改善,走路也更穩健。
不只要補鈣,還得補膠原蛋白
鈣是骨骼主要成分之一,但並非唯一,骨骼結構還含膠原蛋白,這一物質常被忽視。隨年齡增長,人體內膠原蛋白逐漸流失,這也是老年人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若不補充膠原蛋白,骨骼會變脆弱,易骨折。記得有位年長患者,一直按時補鈣,喝不少牛奶,可骨折情況未改善。
直至開始補充膠原蛋白,情況才好轉,膠原蛋白對骨骼的作用,是通過增強骨基質彈性和韌性,提高骨骼整體強度。膠原蛋白可通過食物補充,像雞胸肉、魚皮、牛筋湯等,也可選擇膠原蛋白補充劑,對老年人而言,這一補充手段很重要。
重視睡眠品質
很多人沒意識到,睡眠與骨骼健康關係密切,尤其對老年人來說,良好睡眠助身體修復和再生組織,包括骨骼。鈣的吸收和骨骼修復,不單靠白天飲食和運動,夜間休息和睡眠同樣關鍵。曾有患者,每日按時補鈣,骨密度卻無大改善,瞭解其生活習慣后,發現睡眠品質極差,常翻來覆去、入睡困難。
睡眠不足致身體無法有效修復和鈣質沉積,改善睡眠品質后,數月後骨骼問題明顯好轉。睡眠是身體恢復關鍵,對骨骼健康而言,若睡眠品質不佳,身體修復能力會大降,鈣吸收和骨骼更新也受影響。通過這些不同方式,可更全面保障骨骼健康,補鈣絕非喝點牛奶、曬曬太陽那般簡單,需綜合多方面手段,方能實現真正的骨骼健康。
校對 黃豪
一審:李慧
二審:湯世明
三審: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