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不高,看腳就知道,若沒有這3種情況,說明血糖控制的不錯
更新于:2025-04-11 14:58:07

常言道,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有 “三多一少” 的典型癥狀,即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卻對其它癥狀知之甚少。

今天梁醫生就給大家盤點糖尿病三大慢性併發症。快看看你有沒有。

一、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

糖尿病病人比正常人更容易產生動脈粥樣硬化,而且發展迅速。不僅容易導致冠心病、腦血管意外,還會造成下肢動脈病變

高血糖時,血液變得粘稠,血栓也極易形成,聚於動脈管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斑塊,堵塞動脈。再加上腳的位置低,血液迴圈差,容易受寒受涼。

所以,血糖控制不好時,下肢尤其是足部常常先出現癥狀和反應。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正走著路,突然開始腿疼,一定得歇歇才能繼續走路,再走走就又開始疼,只能被迫走走停停。

這種情況被稱為“間歇性跛行”,是下肢動脈病變的典型表現。

此外,下肢動脈病變還有以下三個癥狀表現。

1

腳涼

很多糖尿病患者會覺得小腿、足部發涼。把腳抬起來,整個腳的顏色也會變得蒼白,足背動脈搏動很弱甚至摸不清。

2

休息痛

一開始可能表現為下肢無力、軟弱、困倦,行路不能持久,慢慢的發展為“間歇性跛行”。

隨病變進展,可出現靜息痛,也就是下肢靜止狀態時的缺血性疼痛。多於夜間睡眠時發作,下肢下垂時,疼痛可以緩解或減輕。

3

趾甲易折、皮膚乾燥

下肢的血液供應出了問題,不能濡養皮膚和指甲。所以會出現趾甲粗糙易斷,下肢皮膚乾冷龜裂的癥狀。甚至導致潰瘍、壞死。

二、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大多數糖尿病病友常有周圍神經的感覺神經受累,癥狀多從肢體遠端開始,逐步向近端發展。

往往具有雙側對稱、遠端比近端重、下肢比上肢重、夜間比白天重的特點。

梁醫生給大家總結了最常見的三個癥狀表現。

1

對溫度、疼痛感覺不敏感

部分糖尿病患者有溫、痛覺的減退或缺失,可能發生肢體遠端部位遭受各種意外損傷而全然不知的情況。如燙傷、熱水燒傷、足部外傷引起潰瘍等等。

近期天氣轉涼,不少朋友腿腳疼痛、麻木、發涼的癥狀加重了,所以想通過泡腳來緩解。

但因為對溫度感知不敏感,有時候自我感覺不熱的水,其實溫度已經很高,若繼續加熱水,可能會燙傷足部皮膚。

而因為血糖不穩定,燙傷部位的傷口會很難癒合,甚至出現潰爛,時間久了還可能演變成糖尿病足。

2

感覺異常

可能出現鈍痛、燒灼痛、刺痛、刀割痛等多種疼痛表現,大都晚間加劇。或者出現麻木、蟲爬感、蟻走感、觸電感。

這種出現在四肢末端的感覺異常,不像頸椎、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麻木沿著一條線放射的感覺,而是像戴了手套和襪子一樣

3

無力、肌肉萎縮

如果病情再嚴重一點,還會出現運動障礙。如手與足的小肌肉萎縮、無力。

三、糖尿病足

國際糖尿病聯合會調查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一生中發生糖尿病足的風險高達25%,在世界範圍內,每30秒就有1例因糖尿病足足潰瘍發生截肢。

糖尿病足是多種因素引起的複雜病變。血管病變、周圍神經病變和感染作為導致糖尿病足的三大病理基礎,通常合併存在。

輕者表現為足部畸形、皮膚乾燥和發涼、胼胝(高危足);重者可出現潰爛壞死,最後不得不截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