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近期宣佈將為旗下30位模特兒打造AI複製人,並計劃在社交媒體上發佈AI生成的時尚圖片,甚至將其納入營銷活動中。此舉一出,立即在時尚產業內外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與爭議。
H&M強調,模特兒將擁有其AI分身的權利,並會因肖像權獲得相應的補償。然而,許多人質疑此舉對攝影師、髮型師、化妝師等其他創意人員的影響。AI分身的製作過程是通過大量拍攝模特兒在不同角度和光線下的照片,再將這些數據輸入機器學習演算法,以複製出與他們相似的圖像。
據《The Business of Fashion》報導,H&M將這些AI模特兒視為“對其真實對應物的補充”,而非替代品。這意味著模特兒在預訂一次拍攝的同時,也能預訂其AI分身進行另一次拍攝,理論上可以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該報導中展示了模特兒Mathilda Gvarlini的真實照片與AI生成照片,兩者幾乎難以分辨,甚至連她的男友也無法區分。
然而,隨著H&M計劃的曝光,反對聲浪也日益高漲。許多攝影師和業界人士紛紛表達不滿,認為H&M此舉不尊重藝術家的工作,並呼籲抵制使用AI模特兒,強調應該使用真實的人類。攝影師Tarzy B在H&M的Instagram貼文下留言:“抵制H&M使用AI模特。使用真正的人類。”另一位用戶則質疑:“為什麼一家公司會認為使用AI模特對他們來說會是一個好形象?我們想看到穿著真實服裝的真實人物,他們將所有的創造力都投入其中。H&M不尊重藝術家的工作。”
前《Harper's Bazaar》編輯Lucy Yeomans也對AI模特兒的發展前景表示擔憂。她認為,像Steven Meisel這樣的著名時尚攝影師總是在發掘新的模特兒,而AI是否能夠預測接下來的流行趨勢,仍有待觀察。
面對外界的質疑,H&M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雖然我們理解這會引發意見、討論和不確定性,但我們謙卑地承認,我們目前並未掌握所有答案。”H&M補充說:“我們將繼續與業內其他創意人士一起探索,看看生成式AI可以為任何創意過程帶來什麼,同時確保我們保持以人為本的方法。”
事實上,H&M並非第一個使用AI生成模特兒的時尚品牌。Mango曾發起一項以虛假計算機生成圖像為特色的活動,而Levi's則使用AI生成模特兒來“增加多樣性”。然而,H&M大規模採用AI模特兒的計劃,無疑將加速時尚產業對AI技術的應用,並引發更深層次的倫理與產業影響的討論。
AI模特兒的出現,究竟是時尚產業的創新突破,還是對傳統創意產業的威脅?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需要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