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最怕缺鉀?4個信號證明你缺鉀了,提醒:3類食物可幫忙補鉀
更新于:2025-04-11 13:11:07

在日常生活中,健康問題總是備受關注,尤其是對於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來說,任何細微的身體變化都可能牽動著他們的心。今天,咱們就通過張大爺的親身經歷,來聊聊高血壓和缺鉀之間那些不為人知的關聯,以及缺鉀時身體會發出哪些信號,又該如何補充鉀元素。

張大爺今年 68 歲,是個地地道道的熱心腸,平時喜歡在小區里和老夥計們下棋、聊天,日子過得悠閒自在。唯一讓他有些煩惱的是,他患有高血壓已經 6 年多了。不過,好在張大爺一直都很重視自己的健康,每天都會按時吃降壓藥,血壓也因此控制得很穩定。

可最近這段時間,張大爺卻感覺身體有些不對勁。以前總是精神抖擻的他,現在動不動就覺得疲憊不堪,哪怕只是在小區里散散步,沒走幾步就氣喘吁吁,全身乏力得厲害。而且,他還時常感到心悸,心臟就像一隻不安分的小鹿,在胸腔裡亂撞。一向重視健康的張大爺心裡有些不安,他知道自己的身體肯定是出了什麼問題。

於是,張大爺趕忙去了醫院。醫院裡人來人往,張大爺在各個科室之間奔波,排隊、掛號、檢查,忙得暈頭轉向。經過一系列詳細的檢查后,醫生告訴他,他被診斷為低血鉀症。這個結果讓張大爺有些意外,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居然會患上低血鉀症。醫生一臉嚴肅地囑咐張大爺,以後一定要多留意自己的血鉀水準,缺鉀可不是一件小事,比缺鈣的後果還要嚴重。一旦出現嚴重的低血鉀,可能會導致心臟停搏,危及生命。

張大爺聽了醫生的講解,心裡既害怕又疑惑。他心想:“我一直都按時吃降壓藥,怎麼會得低血鉀症呢?難道是這降壓藥有問題,不能吃了?” 帶著這些疑問,張大爺忍不住向醫生詢問起來。

其實,在臨床上,像張大爺這樣服用降壓藥后出現低血鉀問題的患者並不少見。鉀,作為人體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之一,又被稱為 “生命的第一元素”。它廣泛分佈於人體的肌肉、骨骼、神經和血液當中,對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體內缺鉀時,身體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癥狀。比如,會引起食慾不振,看到平時愛吃的飯菜也提不起一點興趣;還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以及腸道梗阻等情況,讓腸胃備受折磨。如果缺鉀嚴重,還會給腎臟、心臟以及神經系統帶來損傷,導致全身乏力,肌肉反應變得遲鈍,甚至可能會出現癱瘓的情況。更可怕的是,一旦呼吸肌受累,呼吸就會變慢,嚴重時可能會導致患者呼吸驟停,生命受到威脅。

南方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內分泌代謝科李晨鐘主任醫師指出,導致機體缺鉀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鉀攝入不足是常見因素。就像那些長期節食的人,為了減肥,過度控制飲食,或者因為某些原因禁食兩天以上,身體無法獲取足夠的鉀元素,就很容易出現鉀元素不足的情況。另一方面,鉀流失過多也會導致缺鉀。比如,有些人長期出現嚴重腹瀉或嘔吐,又或者因為疾病需要進行胃腸減壓,在這些情況下,大量的鉀元素就會隨著胃腸的排泄而流失。另外,如果患有一些腎臟疾病,像腎上腺腫瘤、腎小管酸中毒、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等,腎臟的功能會受到影響,使得鉀元素從腎臟中大量流失。還有,在夏天,人們大量出汗,如果不及時補充含鉀的飲品,也可能造成低血鉀症;此外,血漿稀釋等情況同樣可能引發低血鉀。

那麼,為什麼吃降壓藥也會導致低血鉀症呢?這就要從降壓藥的分類說起了。我國目前治療高血壓的藥物主要分為 5 大類,其中利尿劑、PAAS 系統阻斷劑這兩類降壓藥可能會影響血鉀水準。就拿利尿劑來說,它的降壓原理是通過抑制腎小管對鈉的吸收,從而減少血容量,達到降壓的效果。可在這個過程中,體內的鉀元素也會隨著尿液被排出體外。如果排出的鉀元素量大於攝入的量,身體就會逐漸出現缺鉀的情況。

不過,張大爺可別因為吃降壓藥導致了低血鉀就擅自換藥。當發現身體因為服用降壓藥出現其他不適癥狀時,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醫。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在專業的指導下調整用藥方案,切不可自己隨意更換藥物。畢竟,自行換藥可能會導致血壓波動,引發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身體缺乏鉀元素時,可不是悄無聲息的,它會通過一些看似不起眼的 “小毛病” 來暗示你。如果出現以下 4 種癥狀,那你可就要小心了,這可能是身體在暗示你缺鉀了。

鉀對於維持神經肌肉的興奮性有著重要作用。當體內缺乏鉀元素時,四肢和軀幹的肌肉就會出現遲緩性的癱瘓、無力感。就像張大爺,早上起床的時候,會明顯感覺肌肉無力,酸痛、麻木,原本輕鬆就能完成的穿衣、洗漱等動作,現在做起來都有些費勁。這種無力感會持續一整天,讓他幹什麼都提不起精神。

心臟能夠正常跳動,離不開電解質的參與,其中鉀元素更是起著關鍵作用。一旦體內缺乏鉀元素,心臟的正常節律就會被打亂,容易出現心動過速、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縮等情況。如果長期缺鉀,還會誘發心肌細胞變性、壞死,嚴重時甚至會出現心臟驟停,危及生命。張大爺感到的心悸,很可能就是缺鉀引起的心臟異常。

鉀離子在體內可以對抗鈉離子產生的升血壓作用。當體內的鉀離子水準降低時,相對而言,鈉離子的水準就會上升。這會導致血管平滑肌細胞興奮性增強,血管收縮能力加強,從而使得血壓出現波動。對於本身就患有高血壓的張大爺來說,血壓的不穩定會讓他的健康風險進一步增加。

胃腸平滑肌的蠕動也需要鉀離子的參與。當體內缺鉀時,胃腸道蠕動就會受到抑制。這時候,人就容易出現食慾下降、腹脹、消化不良等癥狀。張大爺最近總覺得肚子脹脹的,吃不下東西,這也可能是缺鉀惹的禍。

在日常生活中,有幾類人更容易出現缺鉀的情況。像張大爺這樣的高血壓患者,由於部分降壓藥可能會導致鉀元素流失,所以需要特別關注血鉀水準;那些出汗量大的人,比如在高溫環境下工作的工人、運動員等,大量出汗會使鉀元素隨汗液排出體外;還有經常出現嘔吐或腹瀉的人,鉀元素會隨著嘔吐物和排泄物大量丟失;長期服用利尿劑和類固醇藥物的人,藥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導致體內鉀元素減少。如果這些人出現了上述幾種癥狀,最好及時去醫院檢查,以便儘早發現問題並進行治療。

當身體缺鉀時,除了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補鉀和靜脈補鉀外,通過食補的方式補充機體所需的鉀元素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根據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年人每日應攝入 2000mg 鉀元素,如果想要預防慢性病發生,則需要每日攝入 3600mg。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有很多含鉀量豐富的食物,尤其是以下 3 類食物,可以適當多吃。

香蕉、柳丁、哈密瓜、木瓜等都是高鉀水果的代表。就拿香蕉來說,每 100g 香蕉內約含有鉀元素 256mg。香蕉不僅美味可口,方便攜帶,而且價格實惠,是補充鉀元素的優質選擇。每天吃一根香蕉,既能滿足味蕾,又能為身體補充鉀元素。柳丁富含維生素 C,口感酸甜,同樣含有豐富的鉀元素。在享受柳丁的美味時,也能為身體補充營養。

蔬菜大多含有鉀元素,而菌類蔬菜在這方面更是表現出色。以 100g 食物為例,口蘑的鉀元素含量達到了 1655mg,蘑菇的鉀元素含量為 312mg。口蘑味道鮮美,無論是炒菜、燉湯還是涮火鍋,都別有一番風味。蘑菇的做法更是多種多樣,煎、炒、煮都很美味。多吃這些菌類蔬菜,既能補充鉀元素,又能為餐桌增添豐富的菜品。

土豆、紅薯、芋頭、山藥等薯類食物,以及小米、紅小豆等雜糧,钾元素密度都很高。土豆可以做成酸辣土豆絲、土豆燒牛肉等各種美食;紅薯烤著吃香甜軟糯,煮在粥里也別有一番風味;芋頭可以清蒸,口感細膩;山藥則適合煲湯、清炒。把這些薯類和雜糧融入日常飲食中,不僅能補充鉀元素,還能增加食物的多樣性。主食方面,適當多吃小米、紅小豆,既能提供飽腹感,又能補充營養,可謂一舉兩得。

【本內容為故事類醫療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內容所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為藝術加工,並非有意冒犯或貶低任何個人、團體或組織。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