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如果糖尿病患者每周餓2天,其效果堪比藥物作用?
更新于:2025-04-11 12:29:16

在糖尿病患者診治中,“降糖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每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癥狀等多個因素不同,需要選擇最適合自身的藥物,若出現副作用“低血糖”,則要及時去醫院尋求醫生的説明,修改診治方案。

而據調查顯示,如今患糖尿病的人群越來越多,尤其是二型糖尿病患者已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第三大因素,我國更是糖尿病的大國,位居全世界的首位,不僅如此,該數位還在不斷攀升。

於是很多人開始注重如何穩定血糖?來自近期的一項關於北京醫院聯合國家老年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們,針對5:2間歇性禁食的糖尿病患者情況與糖尿病患者服用的藥物(二甲雙胍或恩格列凈)的情況相比,在研究16周後,發現5:2間歇性禁食組的血糖水平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

並且,在該項研究中還指出5:2間歇性禁食有助於延緩老年群體大腦衰老,以及改善他們的記憶力退化等問題。那麼,這種說法是否有道理可言呢?

先來看5:2間歇性禁食是什麼?

5:2間歇性禁食,也被稱為5:2節食法,它指的是在一周7天內有2天需要嚴格控制攝入的熱量,剩餘的5天需要正常飲食,如果長期這樣做就能達到減肥的效果。

而以上的研究,則說明糖尿病患者這樣做,就可以達到血糖穩定的效果了嗎?

其實,這還缺乏證據。從本質上來看,這種節食方式只是一時興起的節食方法,且控制熱量只是一周2天,並不是連續的,況且用不吃飯的方式減肥本身就存在較多的健康隱患,如營養不良、腸胃問題、機體代謝紊亂等等,更不適合有慢性疾病基礎的人群試用。

此外,對於最早提出這種說法的英國國民健康服務中心(NHS),也沒有給出任何關於5:2間歇性禁食能減肥等其他作用的說法。所以,大家不要聽信。

針對糖尿病患者,若一意孤行長期節食,還有可能面臨更嚴重的低血糖,如心悸、心慌、頭暈、頭痛、暈眩、休克等,對機體血糖水準不利;

對於自身代謝功能出現問題的糖尿病患者,一旦採用節食的方式,還有可能導致多種營養物質無法被機體吸收,對機體正常運轉不利,甚至耽誤病情的診治。

如此,糖尿病患者還需做好自身,積極配合醫生診治,服用相關藥物的同時,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並沒有其他捷徑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