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是一種常見但又極其模糊的身體信號。
有人覺得頭暈就是一時低血糖,多喝點糖水就好了;有人則聯想到大病,擔心自己是不是“腦袋出問題”。
但事實上,頭暈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一個癥狀——一個可能輕如蚊鳴、也可能重如警鐘的癥狀。
根據臨床統計,頭暈是醫療機構門診中最常見的主訴之一,全球有近20%的人在一生中會因為頭暈問題尋求醫療説明。
那麼,頭暈到底危險不危險?其實,這要看背後的病因以及伴隨的表現。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頭暈人群中最常見的3種表現,多瞭解一點,也許能為自己或家人規避風險。
一種非常典型的頭暈表現是患者感覺到“天旋地轉”,彷彿自己被扔進了一台高速旋轉的洗衣機里。這種頭暈通常和耳朵里的“小零件”密切相關。
人體的內耳有一個叫做前庭系統的結構,負責維持身體的平衡。當前庭系統功能異常時,大腦接收到的“身體在空間中的位置”資訊就會出錯,進而引發眩暈感。
導致這種旋轉性頭暈的常見原因之一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這聽起來像個繞口令,但其實並不罕見。
BPPV通常是因為內耳中的“耳石”脫落,掉進了半規管,引發內耳液體的異常流動,讓大腦誤以為身體在旋轉。
數據顯示,約有30%的眩暈患者屬於這種情況,而BPPV的發病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尤其是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更為常見。
除了耳石問題,梅尼埃病也是一個“耳朵搗亂”的罪魁禍首。它的主要特徵是反覆發作的頭暈、耳鳴和聽力下降。
有意思的是,梅尼埃病的發作和情緒、飲食密切相關,比如高鹽飲食、壓力過大,都可能成為導火索。
需要警惕的是,頭暈伴有旋轉感雖然大多是耳朵的問題,但也不能排除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比如小腦梗塞。
如果一個人除了旋轉性頭暈,還出現了行走不穩、手腳麻木甚至言語不清的情況,就需要立刻就醫,排查腦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還有一種頭暈表現常被形容為“站不穩”,尤其是從蹲著或躺著的狀態突然站起來時,眼前發黑、頭重腳輕,甚至感覺下一秒就要摔倒。這種頭暈通常和低血壓或心血管問題有關。
一個典型的原因是體位性低血壓。當一個人從平臥到直立時,血液因為重力作用會迅速下沉到下肢,而此時心臟和血管需要快速收縮,將血液重新“泵回”大腦。
如果血管調節能力較差,比如因為年老、脫水或藥物副作用,大腦短暫缺血就會引發頭暈甚至暈厥。
研究顯示,約有10%至30%的老年人會出現體位性低血壓,這也是為什麼老人起身時特別容易頭暈、摔倒的原因。
除了低血壓,心律失常也是站立不穩型頭暈的一個重要原因。比如心房顫動、心動過緩等問題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從而引發頭暈。
更嚴重的是,如果頭暈伴隨胸痛、氣短等癥狀,則要高度懷疑急性冠脈綜合征或主動脈夾層等危急疾病。
還有一種值得一提的情況是血管迷走性暈厥,它常常發生在炎熱的環境、劇烈疼痛或情緒極度緊張時。
此時,由於迷走神經過度興奮,導致心率減慢、血壓下降,大腦供血一時跟不上,從而引發短暫性頭暈甚至暈倒。
所以,如果一個人經常站立後頭暈,要注意監測自己的血壓,同時及時諮詢醫生檢查心血管功能。尤其是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基礎的中老年人,這種表現絕不能掉以輕心。
頭暈如果伴隨噁心嘔吐,很多人第一反應會以為是“腸胃不適”,但實際上,這種組合可能隱藏著更加複雜的健康問題,尤其是腦部疾病。
腦中風是頭暈伴噁心嘔吐的一個重要原因。特別是如果頭暈突然發作,同時還伴有一側肢體無力、面部麻木或言語困難,那幾乎是腦中風的經典信號了。
這裡需要特彆強調的是,小腦是控制身體平衡的區域,而當小腦發生梗塞或出血時,頭暈感會非常明顯,同時伴隨噁心嘔吐、步態不穩等癥狀。
另一種腦部問題是顱內高壓,也會引發頭暈和噁心嘔吐。顱內高壓可能由腦腫瘤、腦膜炎、腦積水等疾病引起,尤其是早晨起床時頭暈噁心更為明顯。
需要注意的是,顱內高壓還常常伴有視力模糊、頭痛等癥狀,如果不及時干預,可能造成永久性的神經損傷。
此外,偏頭痛性眩暈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頭暈類型。偏頭痛患者在發作時,不僅可能出現劇烈的偏側頭痛,還會伴有噁心嘔吐和頭暈感。
更有甚者,有些偏頭痛患者即使沒有明顯頭痛,也會表現為陣發性頭暈,這種情況被稱為“無頭痛性偏頭痛”。
噁心嘔吐型頭暈還可能與耳鼻喉科的問題相關,比如前庭神經炎。
前庭神經炎是一種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現為劇烈的旋轉性頭暈,同時伴隨噁心嘔吐,但不會影響聽力。
這種病症雖然看起來嚇人,但通常是自限性的,通過休息和對症治療即可緩解。
總之,頭暈伴噁心嘔吐是一個需要高度重視的信號,特別是當頭暈來得突然且癥狀嚴重時,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關於頭暈的根本原因,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是:究竟是大腦的問題更常見,還是耳朵的問題更常見?實際上,這兩者缺一不可。
人體的平衡系統是由大腦、內耳和視力共同協作完成的。內耳負責感知身體的位置變化,並將信號傳遞給大腦;大腦則負責整合這些信號,並發送指令給全身肌肉,維持身體的穩定。
如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比如內耳功能失調、腦供血不足或視力問題,都會導致頭暈的出現。
研究顯示,在門診中,大約60%的頭暈患者問題出在前庭系統(內耳),比如耳石症、梅尼埃病;而大約20%至30%的患者問題出在中樞神經系統,比如小腦梗塞、腦腫瘤。
還有一部分患者的頭暈與心理因素相關,比如焦慮性頭暈或驚恐發作。
因此,要解決頭暈問題,必須全面分析病因,而不是單純依靠經驗判斷或自行用藥。及時就醫、接受詳細檢查,是應對頭暈的最佳策略。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1]孔維佳.眩暈疾病VeSFADS結構性分類[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2024,38(08):673-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