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身體死了但大腦還保存在營養液裡?你是否活在虛擬世界?
更新于:2025-04-11 10:13:08

在科幻的浩瀚宇宙中,有種設想讓人毛骨悚然,那就是廣為人知的“缸中之腦”實驗。我們不禁會想,這個設想在現實中究竟能否實現?

首先,我們得對人類大腦的構造,特別是神經系統,有基本的認識。

人類的神經系統複雜精細,由神經纖維織就的網路,將神經信號傳遍全身,指揮各器官行動。反之,人體的每個部分亦能通過神經網路,將信息傳遞至大腦與脊髓。

換言之,大腦和脊髓是人體神經網路的核心,我們對世界的感知,皆源自這兩個中樞。

以切菜時不小心割傷手指為例,你感受到的疼痛,實際上是手指傷口附近的神經將信號發送至大腦所致。同樣,牙疼時,牙醫常先去除病牙附近的神經以止痛,這正是因為阻斷了神經信號的傳遞,大腦便無法感知到疼痛。

再來看長頸鹿這個特殊的例子,長頸鹿的神經傳遞速度緩慢,因此受傷時不會立即感到疼痛,可能需要長達一周的時間,因為從長頸鹿的腳傳遞到大腦需要這麼長的時間。

通過對大腦和神經系統的運作機制的瞭解,我們不難看出,如果一個人的大腦停止工作,甚至死亡,則意味著他生命的終結。

換言之,判定一個人是否死亡,不應僅憑心跳或呼吸,而應以大腦是否死亡作為標準。畢竟,腦死亡意味著一個人真正的消逝!

理清這一點後,我們繼續深入。

神經系統傳遞信號時,是以神經元為基本單位,而神經元傳遞的則是電信號,神經元之間的信號傳遞則是化學信號。

於是,便誕生了著名的“缸中之腦”思想實驗:假設一名瘋狂科學家在手術中摘除病人大腦,並將其置於事先備好的營養液中,確保其正常運作,接著將計算機與大腦神經末梢連接,持續輸入電信號,製造出各種生活場景的幻覺,讓大腦誤以為一切正常。那麼,這個人是否仍活著?他是否活在虛擬世界中?

理論上講,這樣的類比是可能的,因為我們對世界的感知本質上就是一系列電信號。可能有人會質疑,若在虛擬世界中擊打自己會感到疼痛,那就不是真實的世界。然而,這種質疑並不難解釋,因為疼痛也是一種電信號,同樣可以被類比。

如《駭客帝國》所示,人們被培養在營養液中,電腦系統與大腦相連,持續給予大腦電信號,構建出近乎完美的虛擬世界,其中居民的感覺與我們在現實世界中的無異,日復一日地生活著。

然而,我們又如何確定自己所生活的世界不是“缸中之腦”呢?既然理論上“缸中之腦”是可行的,並且可以模擬現實中的一切,那麼我們所稱之為現實的世界,難道不可能是“缸中之腦”嗎?

遺憾的是,我們永遠無法確定自己是否生活在“缸中之腦”的世界裡,因為我們無法脫離自己的世界,無法以“上帝視角”審視自身。

實際上,相較於“缸中之腦”實驗,更容易被我們接受的是,至少還有一個實體大腦存在。但更令人不安的是,現實情況可能更加“恐怖”:甚至可能根本就沒有大腦這樣的實體存在,我們可能完全生活在一個由0和1組成的虛擬世界中,我們所見的一切,包括我們自身,本質上都是數位!

就像《模擬人生》這樣的電腦遊戲,我們的世界只是一段程式,我們的生活不過是按照設定好的規則運行。

更令人不安的是,就像“缸中之腦”一樣,我們永遠無法證明這個世界是否是虛擬的。

更深層次的結論是,真實和虛擬其實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真假之分,只要我們認為是真實的,那就是真實的。

或許真的有高維度的超級文明類比出我們的世界,但這又如何?

在超級文明眼中,人類的世界可能確實是虛擬的,但對我們而言,這個世界就是真實的。就如同我們現在玩的電腦遊戲,遊戲中的角色也認為他們的世界很真實,他們無法證明自己生活在虛擬世界中。

人類設計電腦遊戲是為了娛樂,那麼如果真是超級文明類比出我們的世界,他們的目的又是什麼?

這很難猜測,這是不同維度之間的鴻溝,是人類永遠無法跨越的。或許超級文明創造虛擬世界的目的是為了體驗不同的生活,他們可能親自進入我們的虛擬世界,體驗各種各樣的人生,或許現在,你身邊的某個人就來自超級文明,只是你永遠無法察覺。

正如同人類一樣,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也可能進入虛擬電腦世界,體驗豐富多彩的遊戲世界。

又或許,高維度的超級文明類比我們的世界,是為了檢驗文明發展的規律,通過觀察虛擬世界在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和風險,提前避免這些問題和風險,以便他們少走彎路。

然而,真實的情況是什麼,無人知曉。

但無論是何種情況,最重要的是,在我們人類自己的眼中,這個世界是真實的,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