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人生最大的煎熬,就是想的太多
更新于:2025-04-11 10:12:58

莊子:將事情想的太複雜,就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根源。

一:

在這個世上,最容易開心的人並不是多麼聰明的人,而是簡單的人,那些大大咧咧的性格,他們的幸福感要高於其他人,因為他們簡單。

這種簡單,並不是一種愚笨,而是不將自己的心思沉浸於世俗瑣事,也不會給自己增加太多思慮而呈現的境界。

《菜根譚》之中有這樣一句話:

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為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無事清閒,而最大的災禍莫過於多心猜忌,只有每天辛苦忙碌的人,才知道無事清閒的幸福,只有心平氣和的人,才知道多心猜忌的危害。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多心猜忌更容易招致禍患的,沒有什麼人生會比多心猜忌更加痛苦的。

《國語》之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魯國的大夫公父文伯請南宮敬叔吃飯,讓德高望重的露睹父為上賓。

但是在上菜的時候,放在露睹父面前的一隻鱉,不知道怎麼竟然比其他客人的鱉小了一點。

古代極其講究禮儀和尊卑貴賤,把最大的甲魚給上賓表示尊敬,否則就是輕慢無禮。

露睹父看著四周的鱉比自己的大,就大為惱火,在賓客面前當眾對公父文伯說:“等這隻鱉長大之後再吃吧。”

說完之後拂袖離開,弄得公父文伯十分尷尬,好好的宴會最後不歡而散。

宴席之中,露睹父面前的這隻鱉小了一點,並不是公父文伯故意而為之,但是他卻為了這隻稍微小了一點的鱉,直接翻臉走人。

這一件事情也成為兩人交往之中的隔閡,在兩人之間的關係豎起高高的牆,後來彼此生疏,甚至達到了仇恨的程度。

和這個事情相比,發生在唐代宗身上的事情,才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典型,那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事件《醉打金枝》。

唐代名將郭子儀的兒子郭暧娶了唐代宗的女兒升平公主,升平公主天生公主病,不改金枝玉葉的性格,對丈夫和公婆經常發脾氣。

一次,郭家舉行家宴,升平公主起晚了,還跟郭暧頂嘴,郭暧心裡不爽,感覺面子上也過不去,一巴掌打在升平公主臉上,並且說道:“你爹不就是皇上嗎,皇上有什麼了不起,我爹還不想當呢。”

這一句話可是大不敬,公主立刻就跑到娘家訴苦,而郭子儀連忙把兒子捆起來,自己到皇宮去請罪。

而唐代宗聽說這個事情之後,哈哈一笑就說:“老話常說‘不癡不聾,不做家翁’,兒女閨房說的幾句氣話,何必當真呢。”

就這樣,唐代宗一句話化解了這個將要滿門抄斬的大矛盾,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你把一件事情想得複雜時,它就是複雜的,當你別去想它的時候,這便是一個簡單的事情,關鍵是在於自己的態度。

二: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需要面對的事情有太多太多,自己的工作、生活,以及和同事之間的關係,和家人之間的關係等等,如果沒有一個大大咧咧簡單的心思,經常過度誇大一些小問題,人生不僅會非常痛苦,還會因為過多思慮,給自己帶來巨大麻煩和障礙。

就如同露睹父和公父文伯之間,就是多心思慮帶來的災禍。

所以生活中,要明白“此心常放得寬平,天下自無險側之人情”的道理,心放寬了,把事情想的簡單,很多事情自然也就消失了。

《莊子》之中說道:

為外刑者,金與木也;為內刑者,動與過也。宵人之離外刑者,金木訊之;離內刑者,陰陽食之。夫免乎外內之刑者,唯真人能之。

施加皮肉之刑的無外乎是一些金屬或木質的刑具,而給內心世界帶來懲罰的,則是自身的繁亂和行動的過失。小人受到皮肉之刑,使用刑具加以審訊;小人內心受到懲罰,是善惡的觀念不斷撕咬他的心靈。能夠免於內刑外辱的,只有真人才可以做到。

在道家思想中,“真人”“聖人”“至人”,都是徹悟大道的人,而大道的智慧,則是以無為無心的狀態對待萬物,能達到這種狀態的人,即便遇到一些小小的問題,也能夠以自己的無心態度去化解,而非讓自己的心思,過多的執念在其中。

內心的煎熬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當情緒模糊本質時,自己都分不清對錯,,究其根本,給內心帶來懲罰和傷害的,就是違背大道的過多思慮和妄念,引發的過失和行為。

放下自己的多心,對待這個世界簡單一點,你就會發現內心戾氣便減少了許多,世界是一面鏡子,當你的內心藏著暖陽時,世界都是一片溫和。

原文出自今日頭條-國學書舍

認知突破與價值提升
認知突破與價值提升
2025-03-26 07: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