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3歲的王大爺,退休前是一位小學的老師,退休后就一直閑在家,唯一的興趣愛好就是養生,平時喜歡看一些養生文章和養生節目。這天,王大爺看到一篇文章說長期不發燒的人,免疫力更差更容易患癌,這可一下子把王大爺嚇到了。
王大爺回想起自己一直很少感冒發燒,之前還以為是自己免疫力強,沒想到是癌症的前兆。於是王大爺開始連續幾天洗冷水澡,還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
昨天,王大爺起床就感到有些腰酸背痛,還一連打了幾個噴嚏,老伴發現他的異常后,不禁緊張起來,誰知道王大爺卻一臉傻笑,高興地說“我終於感冒了!”
老伴看著王大爺這反應,有點摸不著頭腦,聽完王大爺的解釋后,老伴怒斥道,一天天地不務正業反倒被這些養生文章給洗腦了,分不清是非黑白了。
生活中也會經常聽到長期不發燒的人,免疫力差更容易患癌的說法,那這種說法到底靠不靠譜?
一、人的免疫力到底從何而來?
有一句話說,世界上最好的醫生就是人自己的免疫系統。免疫系統就像是駐紮在身體里的軍隊,幫助人體抵禦來各種來自外界的病毒和細菌。那人的免疫力到底從何而來?
人的免疫力可以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大部分。
先天免疫是指出生時就具備的,包括皮膚、黏膜、中性粒細胞以及巨噬細胞等,這些物質會説明預防病原體入侵身體;
後天免疫則是指人在出生後,不斷接觸新事物后建立起來的免疫,主要由胸腺、淋巴、脾臟等免疫器官,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等免疫細胞以及免疫因數構成,它可針對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異物起作用。
很多人認為免疫力越強,抗癌能力就越強,對此,上海中醫藥大學何裕民教授解釋道,免疫力與抗癌能力之間不能畫等號,造成癌症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免疫失調。
免疫力過強,相應地免疫反應就會越強烈,對細胞的損傷越大,比如常見的過敏、類風濕疾病以及系統性紅斑狼瘡等都和免疫力過強有關,但免疫力低下,同樣也會危害健康,這意味著人對於疾病的低於能力變差,更容易感染細菌和病毒。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中醫主任醫師郭朋表示,一旦出現5種癥狀,暗示你該提升免疫力了。
莫名出虛汗:在天氣不熱的情況,身體也會出虛汗,這很可能是免疫功能差的徵兆。在夜間睡眠狀態下,也經常會出虛汗,讓正常的睡眠品質受到很大影響。
傷口恢復慢、容易發炎:正常情況下,身體出現傷口后免疫力會迅速反應來促進凝血,同時白細胞也會工作來預防發炎。免疫力低下的人,會表現為傷口癒合慢,且容易發炎。
經常覺得疲勞無力:免疫力下降會給身體帶來慢性疲勞的問題,日常只要稍微活動就會覺得累,休息充足的情況下也覺得整個人很累。
經常腹瀉:胃粘膜也是人的一道防禦系統,在免疫力下降時病菌進入后難以被其殺滅,會引起腹瀉、嘔吐等癥狀出現。
經常生病:生活中經常會感冒、發燒、喉嚨不適,且生病之後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恢復,可能沒等上次恢復好,下次病就又來了。
二、長期不發燒的人,免疫力差容易患癌?
相信大家都曾聽過一個說法,不經常感冒發燒的人,反而是身體不好的表現,這些人要麼不生病,一生病就會是大病,甚至很容易得癌症,這是真的嗎?
人本身是恆溫動物,下丘腦將正常體溫設定在37℃左右,日常通過調節產熱和散熱,讓體溫維持在恆定範圍內。
發燒的原理是在病菌侵襲身體時,免疫系統會啟動炎症反應,讓白細胞與病菌進行“鬥爭”,在過程中會產生熱量,讓體溫升高。
為什麼有的人很少發燒,不發燒代表著免疫力更差嗎?
很少發燒的人一般是幾個原因所致,一是自身免疫功能比較強悍,病毒在進入體內之後很快速被清理了,沒等發燒機制被觸發就沒了;二是自身防護工作做得比較到位,細菌、病毒入侵的數量不多、毒力較小,不需要發燒來禦敵;三是一些免疫力低下人群或老年人,免疫應答較為遲鈍,身體在面對外敵時反應很遲鈍,也燒不起來。
那很少發燒更容易患癌嗎?
當然不是,很少發燒更說明免疫系統強,無需用到“高階”禦敵手段發燒就可以消滅病菌。不用對此有過大的心理負擔,自己嚇自己。
三、發燒后如何區分自己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很多人在日常出現感冒發燒後會自行去藥店購藥服用,在一種葯沒效後會更換另外一種,或者是幾種藥物直接一起吃。這個做法非常不可取,最普通的感冒也分為細菌性和病毒性,在葯不對症的情況下,服用再多的葯也難以起到治療效果,盲目用藥還可能會損傷肝腎功能健康,給健康帶來不良影響。
那我們該如何去區分細菌、病毒感染呢?
一看癥狀。
一般認為,發燒的同時伴有嗓子疼、流鼻涕、肌肉關節酸痛,且沒有濃痰的為病毒性感染;而細菌性感染會有明顯咳嗽、咳痰,咳出的痰液為黃濃痰。
在臨床表現上,當出現發燒同時伴隨嗓子疼、流鼻涕、肌肉酸疼、關節疼痛,但是沒有咳濃
二看用藥後的效果。
病毒性感染引起的發熱一般<38.5℃,服用退燒藥後會有明顯的退熱、全身癥狀改善效果;細菌性感染引起的發熱一般會>38.5℃,服藥後退熱效果較差,身體的癥狀也不會很快緩解。
三看血常規。
血常規檢查是判斷感染類型的重要途徑之一,細菌感染時PCT、白細胞水準會升高,病毒感染時白細胞則不會有大的變化。
很多人一發燒就會想著趕快吃藥,把體溫快速降下來,這種做法其實並不正確,那發燒到什麼程度才需要吃藥?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藥劑科原副主任張曉樂解釋,在身體癥狀不明顯時不建議用藥。建議身體溫度>38.5℃的人可以4~6小時服用一次退燒藥,溫度降到38.5℃以下時,則不建議繼續用藥,要給身體自我康復的機會。
發燒與否與癌症的發生之間沒有必然聯繫,對此不必過於憂心,如果實在不放心的話,也可以給自己安排個全身體檢,讓自己更瞭解自身身體情況。
參考資料:
[1]《免疫力越強,抗癌能力越強?腫瘤醫生:錯!這種狀態才是最好!》. 健康時報 2022-12-02
[2]《發燒到什麼程度需要吃藥?陽性患者必備的“降溫指南”》. 生命時報 2022-12-13
[3]《判斷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這幾個關鍵點你必須知道》.生命時報 2022-09-2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