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茶姬的盛世危言?
更新于:2025-04-11 00:45:51

隨著3月底霸王茶姬緊鑼密鼓赴美預備上市,一舉將今年新茶飲創富神話推向新的高峰。

此時,主導這一切的霸王茶姬90後創始人張俊傑來到聚光燈下。

先前,張俊傑要求員工“必須兼具匪氣和文氣、猴氣和虎氣。”帶領團隊短短8年來,一舉將霸王茶姬從地方品牌火向全國。

最近兩年,該公司更是新增數千家門店,火力全開,劍指納斯達克。為此,張俊傑更是立下了對標星巴克、服務100個國家消費者的巨集偉目標,毫不掩飾自己商業上的勃勃野心。

可與霸王茶姬這一場火熱蓬勃表現相對的,則是在其招股書中透露出的不少隱憂。

事實上,步入2024年,快速擴張的霸王茶姬,在行銷、加盟店、以及大單品策略上,都紛紛暴露出了高速增長後遺症。種種因素作用下,霸王茶姬成長空間或許將備受考驗,而這或將極大影響該公司未來估值。

一、行銷重於產品?

今年3月底,備受矚目的霸王茶姬主體茶姬控股,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招股書。

若一切順利,霸王茶姬將成為納斯達克新茶飲第一股,90后張俊傑的創業勵志故事將再上新高度。

2017年創立至今,張俊傑主導了霸王茶姬這一場增長神話。其招股書顯示,2022到2024年,霸王茶姬營收規模分別為4.92億、46.4億、124.1億,達成了幾乎是不可思議的增長。

短短三年時間,霸王茶姬就實現了區域品牌向全國第二大茶飲的跨越,並且,上市前的霸王茶姬2023年扭虧為盈后,2024年凈利潤達到了25.16億,同比增長超214%,堪稱陸正耀與瑞幸咖啡的再次翻版。

尤其從該公司未來估值上看,霸王茶姬過去幾年極為誇張門店擴張速度,似乎一直為了上市而不斷加速衝刺。

例如,2017年成立到2022年底,5年霸王茶姬開出一千家店,可到了2023年,霸王茶姬新增門店數量超2000家,2024年新增門店數位則接近3000家,速度加快。

幾年高速的擴張下來,截止2024年底,霸王茶姬的門店數量達到了6440家。從營收、盈利等綜合角度,霸王茶姬似乎來到了一個上市融資最佳視窗期。

可為了取悅資本市場,去達成高預期、高估值,霸王茶姬為此所做的一切,並非沒有代價。

一個直觀的例子是,為了實現高速增長,霸王茶姬這些年的營銷費用正在爆髮式提升:2022年至2024年,該公司行銷支出分別為7360萬、2.6億、11億,分別占相應期間凈收入的15%、5.6%、8.9%,三年行銷費激增近11倍,合計超14億。

橫向比較,蜜雪冰城2022、2023、2024年營銷費用率則為5.7%、6.5%、6.4%。

激進、全面、幾乎無處不在的行銷,在這幾年,逐漸讓霸王茶姬有了遠超自身規模的知名度。

尤其在上市“交卷”前的2024年,霸王茶姬的行銷聲量幾乎達到頂峰:艾瑞諮詢數據顯示,中國擁有超過1000家門店的現制茶品牌中,2024年霸王茶姬在小紅書、抖音以及微博三大社交平台的互動量、搜索增幅、熱搜次數均位居行業首位。

線下領域,電梯廣告也成為霸王茶姬的常駐地,眾多寫字樓和社區電梯間,都會時常出現霸王茶姬系列廣告。

並且,霸王茶姬的門店定位,也與一般茶飲縮小門店面積不同,為了提高格調,霸王茶姬往往會選擇在中心城市與核心地區,大手筆開下大店。往往,一家典型的霸王茶姬門店面積會在80平米左右,若是城市旗艦店,面積則會超過100平方米。

從這點上說,與以往新茶飲先鋪店後行銷不同的是,比起一家茶飲企業,霸王茶姬更像一家品牌行銷公司。而這,也離不開崇尚狼性文化的張俊傑,對霸王茶姬產品和行銷雙線並行工作的主抓。

值得玩味的是,與霸王茶姬行銷的極大投入同步發生的,則是是消費者投訴量的快速攀升。黑貓投訴平台顯示,若以“霸王茶姬”為關鍵詞,已經有將近4000條投訴,其主要集中於產品品質、虛假宣傳、貨不對板等種種問題。

此外,霸王茶姬的增長奇跡似乎在2024年逐漸見頂。其中,作為衡量新茶飲增量重要因素的同店GMV,霸王茶姬從2024年Q3開始,其同店GMV增速已經陷入疲軟,同比增速僅為1.5%,到了Q4,這一指標甚至出現了-18.4%的負增長。

而霸王茶姬在一定區域內越來越密集的店鋪鋪陳,也直接導致了其同店GMV增速下滑乃至轉負。

作為一家中高端新茶飲,霸王茶姬這些年眾多門店,基本集中在南部發達地區一二線城市,且在持續加密。數據顯示,霸王茶姬現有6千多家門店中,廣東省和浙江省分別以617家和609家的數量領先,其次是江蘇省的574家,省份集中率達到10.13%。

其招股書顯示,2024年Q4霸王茶姬中國東部地區和南部地區GMV環比增速下滑尤其明顯,分別達到-27.3%和-14.7%,也正是霸王茶姬門店最集中的省份。

或許是已經感知到了難以維持的高增長,又或者是為了給上市后輾轉騰挪流出解釋空間,霸王茶姬於是在招股書中同步表示:2025年預計在全球新開1000-1500家門店。

這也意味著,霸王茶姬高速擴張門店的頻率,也開始變慢了。

二、邊際效應衰減

霸王茶姬同店GMV的下滑,或許將成為霸王茶姬未來上市后,影響其市值表現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這則離不開近些年霸王茶姬的運營策略。

多年來,憑藉“大單品策略”降低成本+“標準化加盟模式”提高效率,霸王茶姬才能得以在最近3年內,實現了門店高速擴張、規模逐漸攀升,利潤扭虧為盈。

其中,佔據自身門店超90%的“加盟店模式”,則是霸王茶姬增長的關鍵之一。

2021后,霸王茶姬除了行銷上重拳出擊,還對加盟商設置了極低的門檻,加速自身的擴張:彼時,霸王茶姬開設一家門店僅需投入25-30萬元,加上操作流程上簡化,霸王茶姬能夠快速審核加盟,主打“低成本快速回本”,實現了初期門店的積累和擴張。

2022年後,霸王茶姬則更進一步,採用了託管模式,在全國32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組建了本地支持團隊,全面介入加盟店運營,從店鋪選址、店面裝修,到供應鏈、後端電商營運等全流程上,實現了標準化,由霸王茶姬一方全權主導,加盟商只需出錢踩點,就能完成加盟。

2023年後,霸王茶姬步子則越跨越大,2024年甚至一年開店近3000家,為了上市,不竭餘力地最後衝刺。

然而,霸王茶姬加盟店的迅速拓充,以及張俊傑領導的狼性團隊,仍難以違背市場規律。

例如,2022年一季度到2023年四季度,霸王茶姬的同店銷售額一直上漲。2022年一季度,霸王茶姬單店交易額還只有14萬元,到了2023年四季度,則增長到了57.4萬元。

可從2024年一季度后,霸王茶姬同店成交額首次下滑,四季度,這一數位更是同比大幅下滑18.4%,只剩下45.6萬元。其中,華東地區下滑最為明顯,下滑幅度高達27.3%。這裡也是霸王茶姬門店數量最多的區域,接近2000家。

這也意味著,加盟店急速擴張三年後,隨著霸王茶姬單店成交額極大下滑,加上霸王茶姬定位中高端市場空間有限,接下來的中國市場,或許難以足夠容納、並且撐起霸王茶姬持續的高速增長。

而這,不僅將直接影響到霸王茶姬加盟商的回本周期,內耗自身隊伍信心,乃至動搖根本,更直接的挑戰,則是,未來霸王茶姬一旦成功上市,從數據中顯露出的自身的增長空間有限,那麼,其估值體系或將被重塑。

三、張俊傑更需沉穩

除了營銷過剩、加盟體系邊際效應衰退,綜合壓縮了霸王茶姬增長空間外,當下的霸王茶姬,還面臨著同行之間越發激烈且同質化競爭傾軋。

從行業角度來說,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新式茶飲市場規模超3500億元,增速達6%,可到了2028年該增速或將降低至1.5%。對此,國內市場新茶飲更新換代已趨近白熱化。

細化來看,霸王茶姬極為依賴“大單品策略”來增量降本,實則也是把雙刃劍。

2023年,霸王茶姬另闢蹊徑,從原葉鮮奶茶切入,以新鮮茶葉和牛奶為主要原料,減少使用運輸要求高、損耗大的水果,後續打造出爆款產品“伯牙絕弦”,全年賣出了2.3億杯,過去三年則賣出了超6億杯。

加上霸王茶姬一直試圖將奶茶標準化,品牌更為精簡,而這些核心產品共同構成了霸王茶姬大部分營收后,帶來了成本側的下滑,進一步提高了霸王茶姬的利潤空間。

不過,霸王茶姬“大單品策略”,也因自身產品集中度太高,加上新茶飲行業本身技術壁壘有限,各個供應鏈都較為透明,很容易被競對者模仿,並侵蝕自身的市場空間。

一直以來,霸王茶姬的產品定價往往集中在15 - 20元,雖填補了蜜雪冰城、茶百道等平價品牌與喜茶、奈雪的茶等高端品牌的市場空白,可位置處在中間地帶的霸王茶姬,自身產品壁壘也極容易被競爭對手破壞。

此前,瑞幸就推出了與伯牙絕弦相似的茉莉輕乳茶,並以9.9元價格開打價格戰。而從口味還是原料上,該產品都與霸王茶姬極為相似,一度被外界戲稱為“9塊9的伯牙絕弦”。值得注意的是,在2025年霸王茶姬發佈招股書當月,瑞幸再發約5億張兌換券,推廣自身的輕乳茶系列產品。

受此影響,若霸王茶姬為了穩住市場,被迫捲入低價戰爭,或也將對自身高利率帶來侵蝕,進一步影響自身業績表現,而這,也將影響下一步霸王茶姬的估值。

此外,為了尋找更多增量,霸王茶姬一度將自身的故事重點說到海外,可在當下,霸王茶姬海外市場門店數只有150多家,佔比不到3%,故事要講得通,仍需時間和資本市場的考驗。

先前,青年才俊的霸王茶姬創始人張俊傑,曾在公司內部致力於推崇狼性文化,要求每個員工“必須兼具匪氣和文氣、猴氣和虎氣。”

甚至為了激發團隊鬥志,每當大型活動結束後,參會的霸王茶姬成員必須齊喊:“我們是霸王人,一群人,一件事,把茶做到骨子裡,YES!”再鼓掌7次。

從這點上說,要想帶領霸王茶姬從0到1、從1到10,實現一家企業的持續進化,實現自身商業上的勃勃野心,上市僅僅是張俊傑的起點,欲速不達時,或許更需一分穩重、坐冷板凳的“傻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