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外賣“賠本賺吆喝”?0傭金+五險一金能撼動美團霸主地位?
更新于:2025-03-27 20:39:15

導語:京東被美團“逼到牆角”。

2025的一季度的企業家熱度,劉強東得了MVP!

從年前的回鄉發錢,到年初的京東外賣繳納社保,再到最近的京東小哥退休能“一次性提取數十萬的公積金+每個月平均5350元的退休金+醫保全覆蓋”,東哥是狠狠地刷了波線民好感,不由得讓人忍不住給東哥數個大拇指。

要知道根據成都2024年的數據顯示,工齡37年正處級公務員的退休金為6079元, 這麼一對比,京東小哥那就是妥妥的“副處級”待遇,誰不眼紅。

一、口碑營收紅透了的京東,更需步步為營

不得不說東哥這事兒做的確實地道。就像《新三國》里給劉備的雙股劍加了個“仁之劍”、“義之劍”的設定,京東公關也有兩把大殺器,一把是“五險一金”,一把是“回鄉發錢”。

無論是京東年貨節前東哥的“回鄉發錢”,還是今年京東外賣的“五險一金”,又或者是這次的“副處級”退休金,都是赤裸裸的商業陽謀,但你能說東哥不好嗎?知恩圖報,回饋家鄉和社會,哪個敢說不仁義?

論跡事兒辦的漂亮,論心從京東物流開始之初就落實這些,人家人設立得正,事兒做的也地道,宣傳也是不吝成本的鋪蓋過去,這錢就該人家賺,你好我好社會好的事兒,多多益善。

市場也給了京東正面的回應。3月6日,京東集團(Nasdaq:JD,09618.HK)發佈了2024年四季度及全年業績。

財報顯示,2024年京東集團全年收入為11588億元,同比增長6.8%;其中第四季度收入為347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4%。京東零售、京東物流2024年營收均實現了增長,分別同比增長7.5%、9.7%,新業務營收同比下滑28%。

不過從這份財報中,我們為京東高興地同時,也應該提醒京東,在輿論一片大好的當下,更應該提防陽光下的陰暗面。

根據天眼查APP數據顯示,京東2024年前兩季度雖有盈利但並沒有特彆強勢,反而是第四季度核心增長,總營收同比增長了13.4%。而這強勢的增長除了京東自身優秀的業績能力外,還有消費電子行業大國補的原因。

所以對於京東而言,要肯定自己的實力也要看到客觀行情,才能更冷靜的思考與規劃。對當下以樂觀,對未來以謹慎。

而且就當下紅極了的外賣業務,核心邏輯並不是去經營外賣,而是防守美團,就像當初滴滴做外賣,美團做打車,本意都是為了防守。

後來怎麼樣?美團打車業務成了陪襯,而滴滴外賣業務不了了之。

對騎手而言,京東外賣的入局促進了外賣社保的落地,皆大歡喜、樂見其成。但對於商家而言,做美團也是做,做餓了么也是做,多京東一個管道不多,少京東一個不少,加之京東外賣體量尚小,影響力有限。

對商家來說,京東外賣目前階段的形式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要耕耘的窪地還有很多,未來真正體量起來了,0傭金模式的京東外賣才能給商家帶來更多的實際利益。

短期來說,京東的戰略是對的,贏了輿論戰也贏了階段性勝利,但從長期來看,京東還是要回歸電商業務的基本盤。

畢竟外賣本身並不掙錢。

之前很多分析師在研究美團時就發現“:美團外賣業務其實不賺錢”。美團外賣業務在拋去各種補貼后,其實是徹頭徹尾的低毛利,甚至有“送一單賠一單”的說法,有分析師測算,2014年H1交貨116億單,每單賠0.34元。

美團外賣真正的作用在於向其他業務引流。京東亦是如此,以如此高待遇的形式入局,虧得本要賺哪裡的吆喝?

二、即時零售的“華山論劍”,“速度”與“價格”只是入場券

私以為京東外賣舞劍,意在即時零售。

京東之所以做外賣防守美團,核心原因在於美團即時零售的壓力給的太足了,其實京東與美團外賣上的競爭遠沒有即時零售上來的早。

在去年下半年,京東七鮮在北京啟動了首個前置倉的運營,而該前置倉與美團旗下的小象超市直線距離僅1公里。無獨有偶,第二個前置倉位置在北京十里河附近,而這個範圍里,小象超市也有運營店。

競爭早已存在,只是外賣社保問題挑了明,立了場。

畢竟2023年我國即時零售規模達到6500億元,同比增長28.89%,按這個發展趨勢到2025年,我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能達到萬億級別,如此規模的蛋糕,自然都想啃上一口。

京東在2023年京東集團成立“創新零售部”,京東七鮮、前置倉等業務被整合到其中,再到2024年將即時零售確定為京東的三大必贏之戰之一後,主打的就是一個速度。

之前7年間,京東七鮮僅打通了七個城市,54家超市門店和17家生活門店。而它當時對標的盒馬,早已覆蓋了30多個城市,400多家門店,GMV突破680億元。

痛定思痛的京東在2024年10月京東七鮮完成店倉融合,將時效提升到30分鐘以內,並高調提出“擊穿價”。今年也有消息稱,京東七鮮計劃於今年6月底在天津新增20家倉店,北京地區計劃新增至少數十家門店。

2025年3月19日,在京東APP上,“京東買菜”入口正式更名為“京東七鮮”。其實從2024年10月,京東七鮮就已經實現與京東買菜的融合,這些舉措也能看到京東發力即時零售的決心與速度。

但很顯然京東的速度,快不過美團和阿裡。

美團得益於外賣業務構建的30分鐘即時配送網路以及閃電倉取得領先,截至2024年終,美團閃購已和超5600家大型連鎖零售商、41萬本地小商戶以及超570家品牌商達成合作。

阿裡旗下的餓了么也在大刀闊斧的布局即時零售。2024年10月的即時電商未來商業峰會上,餓了么對其即時零售業務的規劃是繼續升級“近場品牌官方旗艦店”,計劃在未來3年內開出100000家官方旗艦店。

當京東即時零售還在苦練基本功的時候,美團、阿裡已經開始研究起內功心法,精妙殺招了。

美團與餓了么憑藉多年經營優勢,在LBS領域的積累深厚無比,通過AGI的進一步挖掘,在“3公里生活圈”內有著精妙的招式解構。

2024年美團研發投入211億元,基於龐大的用戶數據,搭建起即時零售大模型,以商家合夥人的身份去重構“3公里生活圈”的零售流量。餓了么也不甘示弱,背靠支付寶、高德地圖等LBS入口,也在進一步解析“3公里生活圈”的流量分配規則,提升轉化率。

甚至美團都開始玩起了無人機。根據財報數據,截止至2024年底,美團自動配送車和無人機分別累計完成491萬單和45萬單。

京東想要迎頭趕上,客觀而言很難,及時下決心求勝,也需要大量的資源、人員注入,這是否會影響到自己電商業務的基本盤,還是未知數。

且不說美團和阿裡這些即時零售老饕,就抖音和老對頭順豐也是京東需要細緻考量的大敵。

抖音小時達最近也宣佈面向全量電商達人開放其帶貨許可權,只要電商達人獲取了完整的帶貨許可權,他們將自動擁有使用小時達商品帶貨的資格,並通過發佈短視頻、圖文或直播間來添加商品。

順豐同城在即時零售方面也在持續發力。2024年雙十一期間,數據顯示順豐同城全品類日均配送單量同比增長43%,美妝、商超、飲品等品類實現單量翻番,“十一”全場景單量同比大幅增超81%。

除此之外還有多多買菜,每日優鮮等競爭對手的存在,可以說京東想要實現即時零售的“必贏”戰略,光靠以前思路下的速度戰與價格戰是遠遠不夠的。

如何將自己在物流方面的經驗技術,活用在即時配送上,如何將傳統3C零售畫像轉為“3公里生活圈”模型,是京東要去挖掘的“油田”。

當“速度”與“價格”不再是唯二殺招,誰先參透“精準需求預測+動態庫存調配”的打法,誰才能在即時零售的“華山論劍”中立於不敗之地。

所以說京東即時零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它需要時間也更需要耐心,去一步步擴大自己的疆土,打破資訊孤島,實現演算法重構,構建使用者全生命周期價值。

作為消費者,我們也希望東哥將更多的福利帶給即時零售乃至更多領域,讓越來越多的1線工作者們做得有價值、有保障,讓京東的紅色染到更多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