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英美資源集團發佈的一則公告在全球奢侈品界引起軒然大波:其子公司戴比爾斯在短短兩月內資產減值高達4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326億),這相當於一家中小型科技獨角獸的估值蒸發。
同時,戴比爾斯還面臨20億美元(約合146億元)的庫存積壓、產量削減20%以及拋光鑽石價格較兩年前大幅下滑35%的嚴峻形勢,這位昔日的全球鑽石定價巨頭如今已搖搖欲墜。
這場危機其實早有端倪。2023年,戴比爾斯獲利率已從疫情前的12%急劇下滑至3%,到了2024年更轉為虧損2500萬美元。
波士頓諮詢公司數據顯示,全球鑽石開採與勘探的預算已大幅縮減至2007年水準的20%,行業寒冬遠比預期中更為嚴峻。然而,真正打破西方巨頭長達130年壟斷格局的,並非僅僅市場週期性的起伏,而是中國的量產新技術!
GIA2024年度報告揭示,全球培育鑽石毛坯產量激增,達到2980萬克拉的新高,中國憑藉75%的產量,穩居全球產能首位,深刻重塑了鑽石供應鏈的市場版圖。
這一切的源頭可追溯至1963年,當時鄭州三磨所研製出國內首顆人造鑽石,為行業未來的變革悄然鋪墊。而真正觸發行業爆炸性增長的,是2019年中科院在鑽石合成技術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僅用一周時間即可生成1克拉鑽石,且成本僅相當於西方鑽石的十分之一。
目前中國已具備批量生產大克拉、D色、VVVS級高品質真鑽能力。在此背景下,以國內新興鑽石品牌柘光為例,今年年初其京東平臺單月銷售額突破百萬,5克拉以上的定製訂單佔比40%,且北上廣高凈值客戶高達8成。
其技術總監透露,“以6克拉鑽石為例,戴比爾斯等品牌的售價通常高達上百萬,但我們憑藉技術創新,價格能控制在1010,000 以內,並且提供同款複刻和深度定製服務,淨度、切工等皆有保障。”
一位上海貴婦近期在柘光定製了一枚寵物DNA紀念鑽戒,並在回訪中反饋道:“國產鑽石的性價比是不錯,我定製的5.18克拉(狗狗生日),18K金托,還附有IGI認證,我對比了一下,比海外大牌便宜90%要有,而且很有紀念意義。”
消費者選擇的快速轉變加速了中國鑽石市場崛起,如今中國鑽石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已從2021年的6.7%迅速提升至2024年13.8%。貝恩諮詢預測,到2025年,美西方鑽石在全球市場中可能會縮減至奢侈品領域的小眾市場。
據柘光官網專屬顧問透露,由於國際通訊不便,許多來自美國、沙特、義大利、西班牙等國的消費者,開始通過在中國的親友,進行跨國定製大克拉鑽石飾品。
面對市場趨勢的明顯傾斜,深陷困境的戴比爾斯深知,若不採取行動,將面臨被市場淘汰風險。為此,戴比爾斯將印度市場視為重要轉機,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新增50家門店。
然而,印度珠寶協會的數據顯示,當地鑽石平均消費水準僅為中國的28%,且本土產能正以每年300%的速度迅速增長,戴比爾斯的這步棋怕是很難力挽狂瀾。
此外,戴比爾斯還嘗試通過啟用英國超模來重塑品牌形象。但時至今日,“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營銷傳奇已大不如前。
美國珠寶行業協會2024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在18至35歲的消費者中,有63%認為“性價比”比“營銷標籤”更為重要,這也正是國產鑽石備受青睞的原因之一。
在幾乎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戴比爾斯提出了“價值復興”計劃,意圖通過恢復高價策略來將中國鑽石擠壓至低端市場。然而,社交媒體監測平臺Brandwatch的數據顯示,相關話題的討論量同比下降了41%,且負面情緒佔比高達57%。
調查顯示,68%的消費者在購買前會對比至少三家品牌價格,但最終有90%因“性價比”而選擇國產鑽石。
戴比爾斯或許還能憑藉其百年品牌的慣性,在部分高端婚戀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但隨著“鑽石代表愛情”的觀念逐漸被“鑽石只是選擇”的新觀念取代,遊戲規則已經悄然改變。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正如瑞士鐘錶業曾輕視日本的石英技術變革,如今西方鑽石巨頭也正面臨中國智造的強大衝擊。
對於柘光們而言,真正挑戰不在於西方巨頭的掙扎反撲,而是在於如何在行業快速增長的階段,建立起持續且難以複製的創新優勢,乃至穩固市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