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5年級就能看出來,有些孩子大概率考不上985
更新于:2025-04-09 14:14:02

飯後幾個同事一起散步聊天,話題不知不覺轉到了最近火熱的雙休,又轉移到了雞娃。

有位同事的孩子才一歲多,他說自己只想讓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因為他看著鄰居家每天晚因為輔導作業鬧得雞飛狗跳,感覺才九歲的孩子完全沒必要抓這麼緊。

笑了笑對同事說:這是因為你兒子才剛學走路,等上小學之後估計你就不這麼想了,那時候或許你心心念念的都是985,華麗轉身加入雞娃一族,即便你不熱衷雞娃,你老婆也會逼著你雞娃,這是無數家庭證明瞭的規律。

為什麼要把目標定為985?

這是由當下大學生供需關係決定的,現在而今眼目下,只有畢業於985大學才能有更大的概率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如果畢業於非985的211大學,想找到理想工作的概率就要低一些了;如果畢業於普通雙非,不考慮家庭因素的話,想找到一份好工作簡直難於登天。

通常來說人最終達到的成就總是會比目標低,所以即便目標瞄準985,最後也很可能只能考個211。如果真想考上985大學,那只有把目標瞄準清北,奔著這個目標不懈努力。

不過,985很難考,網上有2024年高考的各省報名人數,招生簡章上也有各985大學的錄取人數,求和之後就很容易粗略算出各省985大學的錄取率。雖然得到的錄取率並不準確,因為尚未包含各類專項計劃,但也能大概說明問題。

你看,即便是在高考天堂的天津,想要考上985大學,也得成為高考人群中的前6%;如果是身在江蘇,那得成為高考人群中的前1.5%;如果不幸身在江西,那得成為高考人群中的前1%。

這還只是高考人群,倘若考慮到中考五五分流的影響,那麼即便在easy模式的天津,也得是學生群體中的前1.5%,至於江西等地,則得是學生群體中的0.5%,用百里挑一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那麼,從什麼時候可以看出孩子能不能考上985大學?

對此我的回答是:能考上不好斷定,但到了5年級,就基本能斷定某些孩子考上985大學的希望極其渺茫了。原因很簡單,想考上985大學,需要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突出的思維能力,這二者都靠從小培養,到了5年級后就基本定型。

學習習慣這個事,主要靠從小養成。

因為大部分好習慣都是違背人性本能的,都讓人覺得難受。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絲不苟地寫步驟這件事,就讓許多孩子感到厭煩,他們寧可採用瞪眼法。

常見的好習慣包括:習慣於做完校內作業后再額外自己加練,習慣於學習時專心致志不開小差,習慣於跟著老師的思路認真聽講,習慣於做題目時一絲不苟地寫步驟,習慣於從頭到尾完整地地閱讀一本書而不半途而廢……

看看這些好習慣,你覺得是不是都需要父母監督才能養成?等到5年級以後,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增強,越來越不願意聽父母的話,再加上舊有的習慣已經深深地成為本能,再想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難於登天。

突出的思維能力也需要從小培養。

思維能力的來源有兩方面,一方面靠先天遺傳,另一方面靠後天培養,二者同樣重要,共同構成了思維能力。比如許多人都覺得農村的孩子看上去沒有同齡的城市孩子機靈,感覺思維能力要差一大截,這並不是先天差異,而是因為城市的孩子見多識廣,思考問題的方式和角度要強很多。

要培養出過人的思維能力,關鍵靠經常深度思考。在學齡前,棋類遊戲就是一種鍛煉深度思考的好方法;等到了小學之後,可以用小奧來讓孩子習慣於深度思考,每天找一兩道合適難度的小奧題目,讓孩子徹底學通弄透。

但是,思維能力最佳發育期是12歲之前,過了這個年齡,增長速度會變慢很多,而12歲恰好對應著小學五六年級。

“道理”應該這樣講
“道理”應該這樣講
2025-04-06 08: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