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陽清代墓碑現南曲靈動人像揭開塵封數百年的文化密碼
更新于:2025-04-09 03:36:58

  ​近日,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隊在資丘鎮進行文物普查時,意外發現了一塊清代墓碑。這塊墓碑不僅雕刻精美,更重要的是碑上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幾位身著民族服飾、神態靈動的人物形象:有人懷抱三弦,手指輕撥琴弦,仿佛正奏出悠揚的曲調;有人手持雲板,神情專注,似在擊節伴奏;還有人側耳傾聽,面帶微笑,仿佛沉醉於美妙的音樂之中。這些人物形象,正是清代南曲表演的真實寫照。經文物專家鑒定,這塊墓碑的年代可追溯至清代,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這一發現,為南曲在長陽的流傳歷史提供了確鑿的實物證據。

  南曲,又稱“絲弦”,是一種古老的曲藝形式,清代從宮廷傳入長陽後,與當地土家族文化交融,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然而,關於南曲傳入長陽的具體時間,一直以來缺乏確鑿的實物證據。此次發現的清代墓碑,不僅將南曲在長陽的流傳歷史明確推至清代,還生動展現了當時南曲表演的形式和場景,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這塊墓碑的發現,填補了南曲歷史研究的空白。”長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張穎輝介紹說,“它不僅證明瞭南曲在長陽流傳已超過200年,還為我們研究清代南曲的表演形式、服飾特點、樂器使用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資丘鎮素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美譽,南曲因文詞清雅,音樂古樸,歷史悠久,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族民間文化群眾基礎深厚。此次清代南曲墓碑的發現,為南曲的保護和傳承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這塊墓碑的發現,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傳承南曲的信心。”長陽南曲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覃遠新激動地說,“我們將繼續努力,讓南曲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

  “我們將以此次發現為契機,加大對南曲傳承人的扶持力度,鼓勵他們開展傳習活動,培養更多南曲愛好者。同時,積極推動南曲進校園、進社區,進一步加強對南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資丘民族文化館館長劉光菊表示。

【來源:長陽融媒體中心】

指導投資的曠野視角
指導投資的曠野視角
2025-04-06 07:55:24
千年石窟做“針灸”
千年石窟做“針灸”
2025-04-06 08:4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