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假亂真的AI詐騙,如何防範?(民生一線)
更新于:2025-04-08 21:40:45

  上傳一張靜態照片,即可生成動態視頻;只需幾秒語音,就能克隆聲音……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發生在身邊的真實事件,“AI換臉”正成為侵權違法的重災區。

  近期,為規範應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人臉信息活動、保護個人信息權益,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安部聯合公佈《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辦法》,對應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人臉資訊的基本要求和處理規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規範、監督管理職責等作出了規定。辦法將於2025年6月1日起施行。

  人臉識別技術應用與人臉資訊安全緊密相關。人臉識別具有唯一性、不可更改性、不可匿名性,一旦洩露,極易對個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造成危害,還可能威脅公共安全。

  AI詐騙形式多樣

  換臉、變聲、對口型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公安局反詐中心負責人吳西福介紹,一家科技公司的負責人郭先生有一天接到好友打來的視頻電話,說自己正在外地投標,需要幾百萬元保證金,想用郭先生的公司帳戶走一下賬。不久後,好友說已經把錢轉到郭先生的帳戶並截圖證明。郭先生覺得通過視頻能看到好友本人,便沒等收到轉帳成功的通知就給好友轉了錢。後來,郭先生遲遲沒收到轉款,聯繫好友時才發現自己被騙。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某公司部門經理張先生接到“老闆”視頻電話,對方稱因情況緊急,急需轉賬匯款。在視頻中確認是“老闆”後,張先生放下了戒心,十幾分鐘內將20萬元轉入指定帳戶。直到下午當面彙報工作時,張先生才發現上當受騙。

  這些案件都是典型的AI詐騙。“你以為在和朋友親人視頻聊天,其實是騙子使用的‘AI換臉’技術,讓別人的嘴能夠‘對口型’。”寧夏回族自治區公安廳刑偵總隊副總隊長、反詐中心負責人吳克剛介紹,如今,“AI換臉”技術不僅限於靜態照片的活化,還能在即時視頻通信中即時換臉。雖然需要採集大量不同角度的照片進行模型訓練,但一旦成功,便可以假亂真。過去,公民個人身份證號、手機號以及家人資訊需要重點防範,現在,人臉、聲音、指紋等同樣要避免洩露。

  新型AI詐騙主要有以下類型:語音合成詐騙,不法分子利用AI技術,合成受害人親友或熟人的聲音,讓受害人誤以為是親友或熟人需要説明,進而實施電話詐騙;圖像生成詐騙,不法分子通過AI技術,生成虛假的照片或視頻,製造出受害人親友緊急且合理的情景,從而獲取個人資訊,騙取錢財;智慧客服詐騙,不法分子利用AI技術,製作智慧客服系統,通過語音或文字同受害人交流,誘騙受害人提供個人資訊或進行轉帳操作;AI情感詐騙,不法分子運用AI訓練面向網聊的大語言模型,通過偽造場景、聲音與受害人建立情感關係,進而獲取個人資訊。

  吳西福介紹,共用螢幕等新型詐騙也要注意。不法分子以“提升信用卡額度”“航班延誤退費”“贈送禮品”等為藉口,向個人發送簡訊或撥打電話,誘導受害人下載指定軟體,並開啟軟體的“共用螢幕”功能,就可以“實時監控”受害人手機、電腦螢幕,同步獲取個人銀行帳戶、口令、驗證碼等重要資訊,從而盜取銀行卡資金。

  AI詐騙危害廣泛

  造成經濟損失、心理創傷

  相較於電信詐騙、網路詐騙,新型AI詐騙的受害者身份更廣泛、多元,成功率更高,更難以追蹤。

  警方梳理后發現,新型AI詐騙有以下危害:造成經濟損失,新型AI詐騙具有針對性強、高度逼真等特徵,普通群眾短時間內難以分辨,很容易上當受騙、遭受經濟損失,甚至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發生信息洩露,新型AI詐騙往往能獲取受害人的個人資訊,包括身份證號、銀行帳戶、人臉、指紋等,進而濫用這些資訊從事非法活動,導致受害人信息洩露,身份被盜用,引發潛在的法律風險;造成心理創傷,遭受新型AI詐騙,除了面臨經濟損失,受害人還可能產生焦慮、自責、抑鬱等情緒,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危害社會治安,如果新型AI詐騙案件變多,容易讓群眾對社會產生不信任感,甚至造成恐慌情緒,有些受害者也因無法承擔損失,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新型AI詐騙案件增加,偵破難度加大,對公安機關來說也是挑戰。吳西福說,只有不斷提升民警的專業素質和偵查能力,加強對新型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的研究,才能創新偵查手段和方法,提高打擊效能。要加強與其他地區公安機關的協作配合,建立健全跨區域警務合作機制,形成打擊合力。

  有效防範AI詐騙

  保護個人資訊、學習識別方法

  新型AI詐騙花樣頻出,偽裝性越來越強,該如何防範?

  吳克剛給出了兩條防騙建議:視頻通話時,讓對方做出指定動作,比如眨眼3次、摸摸鼻子,或者讓對方用手指或其他遮擋物在臉前晃動,如畫面出現延遲或者異常扭曲等不自然的微小變化,那對方很可能正在使用“AI換臉”技術。在與對方的溝通中,也可以問一些只有對方知道的問題,比如生日、電話號碼、喜好等,來驗證對方身份的真實性。

  我們也應該提高安全防範意識,防止個人臉部資訊被非法獲取利用。貴州警方提示,不輕信他人,不貪圖小便宜。妥善保管個人資訊,把好個人信息保護的第一道關。在非必要情況下,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證號碼、工作單位、家庭住址、職務等重要資訊,不將身份證照片或號碼保存在手機中,盡可能避免將人臉、照片、聲音、指紋等留存到網站和小程式上。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人臉、聲音、指紋等生物特徵數據的安全防護,做好個人手機、電腦等終端設備的軟硬體安全管理,不登錄來路不明的網站,以免感染木馬病毒。另外,對可能進行聲音、圖像甚至視頻和定位等資訊採集的應用,做好授權管理,不輕易給他人收集個人信息的機會,也能在一定程度遠離“AI換臉”詐騙。

  此外,公安機關也要創新線上線下反詐宣傳,打造全方位反詐宣傳矩陣。一方面,利用線上平臺,深入挖掘本地發生的電信網路詐騙典型案例,結合地區特色、民俗以及當下流行的網路文化,拍攝製作風格獨特、通俗易懂的反詐宣傳短視頻。通過短視頻的形式還原詐騙分子的話術、作案流程以及背後的犯罪邏輯,幫助群眾提高反詐意識。

  推動反詐宣傳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將反詐宣傳與群眾喜愛的文化娛樂活動緊密結合,打造出一系列具有貼近性的反詐宣傳場景。堅持精準施策,針對不同群體、行業和地區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做到有的放矢,切實增強群眾防騙意識和識騙能力。

  警方也警告不法分子:通過“AI換臉”進行視頻合成、實施詐騙的行為,是利用新技術進行的詐騙,與傳統詐騙行為沒有本質區別。對於構成詐騙罪的,將依照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對於為利用“AI換臉”實施詐騙行為提供技術支援、説明的,將根據反電信網路詐騙法的規定進行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還要追究刑事責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08日 13 版)

(責編:楊光宇、胡永秋)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礦山修復科技賦能
礦山修復科技賦能
2025-03-26 03: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