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吃含酵母的饅頭、麵包對身體有害?真相藏不住了…
更新于:2025-04-08 10:18:13

一日三餐中

主食是必不可少的

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饅頭、花卷、包子、米飯

……

能瞬間掃除饑餓

平常

很多人都喜歡自己動手

做一些饅頭、花卷或麵包之類的食物

這其中就會用到“酵母粉”

來使麵食更加鬆軟

但最近

很多人說

常吃用酵母製作的食物

對身體有害

那麼

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一起來看

……

酵母是什麼?

酵母是一種單細胞兼性厭氧真核微生物,歸屬生物性膨松劑。

酵母在使用中會產生酵母菌,酵母菌在適宜的溫度與濕度下會大量繁殖並分解澱粉,吸收麵團中的糖分作為養料,從而產生較多的二氧化碳用於發面。

相比於泡打粉發面,酵母則更加營養、健康,但單純酵母髮面需要較長的時間(和發酵溫度有關,一般需要2小時以上)。

酵母在麵糰中起到什麼作用?

一、酵母在麵糰中,能促進蛋白質鏈的形成。

二、發酵過程中,酵母會吸收麵糰中的糖分,產生二氧化碳和酒精,發揮“發酵”的作用。

三、麵團在攪拌過程中會包入一些氧氣分子,攪拌之後的麵團延伸性大、阻力小,經過酵母的發酵后,麵團會通過氧化作用,使麵筋鏈相互結合,以此來增加麵筋強度。

四、酵母在發酵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揮發性有機物質,有助於形成麵包等食品特有的烘焙氣味。

常吃含酵母的食物對身體有害?

流傳的常吃酵母對身體有害,主要由以下兩種原因,接下來,我們就一一進行分析…

1、吃含有酵母的食物會導致胃病?

有人說“饅頭、麵包在剛蒸(烤)好的時候不要吃,不然會得胃病”。觀其理由,主要的矛頭是對準了酵母發酵后產生的二氧化碳。

然而,作為一種生物膨松劑,酵母在饅頭、麵包的發酵過程中,的確會產生二氧化碳,但酵母的發酵和產氣能力會受到溫度、麵團組成的成分、pH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拿溫度舉例,溫度超過60℃,酵母就無法存活,更別指望酵母還能發酵產氣了。在蒸饅頭、烤麵包的過程中,加熱溫度明顯高於此溫度。

因此,完全沒有必要去擔心剛蒸(烤)出來的饅頭(麵包)還在大量產生二氧化碳。換而言之,就算其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2、酵母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致癌物?

坊間傳說“由於酵母的存在,剛蒸的饅頭、剛烤的麵包當中含有致癌物,千萬不能吃”。

有人說酵母和“麵包的致癌”有關,拋開由於美拉德反應產生的致癌物—丙烯醯胺不談;酵母本身是微生物,在做麵包過程中作用在於發面階段。烤麵包的溫度一般在200ºC左右,還沒到這個溫度時,酵母就早已死掉了。因此,所謂的致癌與其無關。

如果根據坊間流傳的,“饅頭等麵食在熱著的時候會有致癌物”,那放涼之後致癌物也應該存在,難道會消失嗎?因此,這樣的說法本身就存在不合理性,大家一定要科學看待,不要相信。

使用酵母要注意這些

1、購買酵母時要選擇正規品牌、知名廠家生產的產品,品質更有保證,安全性更高。

2、選購酵母等常用配料,推薦購買小包裝產品,避免由於量大、存放時間長影響其使用效果。

3、從健康角度考慮,在製作饅頭的過程中,應適當減少酵母的使用量和麵糰揉制的時間,適當增加面的飩發時間,讓饅頭、麵包的多孔結構變少一些,使面製品更加緊實。此種做法可説明降低食物的GI值(減少澱粉與酶的作用,延緩澱粉消化),食用后不會對血糖造成較大波動,讓血糖升得慢一些(高血糖、糖尿病人群更要注意)。

4、存放酵母、小蘇打等粉末配料時,要注意避水、避光、避高溫,封嚴密閉,在保質期內使用完畢。

綜上所述

酵母是一種既安全

又富含多種營養素的物質

坊間流傳的

常吃含酵母的食品會對身體產生危害的說法

一定要科學看待

不要輕易相信

平常大家也一定要注意識別謠言

做到不傳謠、不信謠、不造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