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雖然很熱,但到了夏天也不能不重視排寒,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現在的人壓力比較大,平時工作、學習都很忙,很多人有著不少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熬夜、饑一頓飽一頓、抽煙喝酒等,這些習慣會透支陽氣,加上夏天出汗太多,也容易導致身體虛寒,如果一直不排出去,氣血流通會受阻,影響身體機能,增加患病的幾率。
中醫認為濕氣是陰邪,容易損耗身體中的陽氣,特別是脾陽,進入夏天之後,白天溫度高,暑氣、濕氣都在侵襲身體,夜晚在家吹冷空調睡覺,暑氣和濕氣又散發不出去,瘀積在體內就容易傷害到脾胃。
所以,夏天是一個脾胃需要陽氣的季節,建議大家可以多吃以下4種食物,把脾陽補一補。
一:糙米飯
糙米不像平時大家吃的白米飯,它沒有經過精細地製作,而是保留了外面的麩皮,所以它的飽腹感很強,營養價值比較高,所以,經常吃糙米對脾胃有不少好處。
市面上常見的大多是三色糙米——糙米、紅糙米、黑米,這三種混合到一起,不僅會增強食慾,還可以增加營養元素。煮糙米飯和煮普通白米飯差不多,只是糙米需要提前浸泡一個小時,接下來就可以按照煮米飯的步驟就行了。
二:上午吃點生薑
有句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到了夏天,天氣炎熱,人們的毛孔屬於打開的狀態,陽氣會浮於體表,在這樣的狀態之下,人體內臟中的陽氣就沒有那麼充足了。
大家都知道生薑有溫中散寒、調和脾胃的作用,如果在上午陽氣升發的時候,適當吃一些生薑,可以幫助溫五臟,暖脾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寒氣對脾胃的傷害。
當然,如果覺得直接吃生薑味道太刺激的話,每天上午可以準備3-5片生薑,加上少量紅糖熬成紅糖薑水喝,這樣可以緩解姜的辛辣,還能增強生薑的溫性,將脾陽補一補。
三:茴香苗
茴香苗其實是一種蔬菜,不過,在中醫眼裡,它也是一味中藥。別看它不起眼,其實它是一種溫性食物,有一定的驅寒養陽的效果,對於一些體質虛寒、畏寒怕冷的人來說,多吃茴香苗是有好處的。因為茴香苗當中有茴香油,可增加消化液分泌,對於脾胃虛弱的人來說,有健胃和消食的作用。
茴香苗,不僅僅能作為餃子餡的秘密武器,還可以涼拌、炒食,為餐桌增添一抹別樣的風味。將洗淨的茴香苗細細切碎,再撒上少許杏仁片,清新而可口。而在烹調的過程中,只需撒上一點茴香,不僅能讓食物的味道層次更加豐富,還能為身體帶來滋補的益處。
四:大棗
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大棗便以藥物的身份亮相,被讚譽為“心腹之良伴,脾胃之守護神”。書中也曾有過這樣的記載:大棗,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可以滋養脾胃,補中益氣。
大棗味甘性溫,能夠補中、養血安神、緩和藥性。大棗在脾胃病和中虛證的治療中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在炙甘草湯、小建中湯等經典藥方中,都可以看到大棗,與其他藥材一起補血益氣,保守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