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清明時節農事忙。進入清明節氣,各地都在搶抓農時開展農業生產,為夏秋農作物豐收打下基礎。在南方,早稻生產正有序展開。今年,江西南昌積極推廣新機具、新技術,全市196.5萬畝早稻播栽全面展開。
在江西南昌新建區昌邑鄉良門村,種糧大戶陶海亮正忙著栽插秧苗。在平整的水田裡,10多台高速插秧機正來回穿梭,機器經過之處,一株株嫩綠的秧苗被整齊地插進鬆軟的土壤中。
早稻是一年糧食生產的重要開端,直接關係到全年糧食產量和糧食安全。今年春耕,南昌市農業部門積極推廣糧食生產新技術、新品種、新機具,優化指導和服務。今年,南昌市春耕生產投入各類農機具3.78萬台(套)。
山東:科技春灌繪新景 麥田暢飲“聰明水”
北方多地冬小麥現在進入春管關鍵期。隨著氣溫逐漸回暖,山東省6000多萬畝小麥進入拔節期。為保障春灌用水,各地持續投入一系列灌溉新技術、新設備,讓麥田喝上“聰明水”。
目前,山東省已有155處大中型灌區陸續啟動春灌,累計引水21.2億立方米,灌溉面積3000萬畝,其中麥田澆水2450萬畝。在德州武城縣的一處麥田裡,一台絞盤式噴灌機正有條不紊地工作著,噴頭均勻地將水灑向田間,精準滋潤著麥苗。
今年,武城縣一些合作社購入了各類高科技農業機械設備,在今年的春管春灌中大顯身手。
甘肅蘭州:推廣鱗片扡插繁殖 百合種植提品質增產量
進入四月,隨著氣溫回升,在甘肅蘭州七里河區的百合種球繁育基地,農民開始忙著在大棚里移栽百合種球。近年來,當地通過不斷探索,以鱗片扡插繁殖技術為突破,將百合的種植週期從6年縮短至5年,在提高百合品質的同時也增加了產量。
鱗片扡插技術就是選用獨頭或雙頭百合作為母本,通過藥劑處理、晾曬等環節,將百合的鱗片扡插到土壤裡面,一個鱗片就能長出2到7個比較小的種球。
近幾年,蘭州市建成了百合鱗片扡插繁殖生產基地,每年生產蘭州百合鱗片扡插繁殖的小籽球總計在300超過 10,000 股,利用百合鱗片扡插快繁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有效解決了百合種球品質退化和優質種球短缺的問題。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