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軟裝有著最大包容性的裝修風格,非現代原木風莫屬。
原木風,以樸素的色彩和適當的結構留白,將城市生活的忙碌節奏融入輕鬆宜人的空間感受中,喚醒了我們內心深處對簡單純粹生活的渴望。
本期內容,獅姐又給大家扒來了一個超好看的原木風裝修。
這套案例的設計靈感是金黃色的成熟麥穗,輔以山胡桃木來鋪陳溫潤樸實的模樣。
如同屋主夫妻倆溫和謙遜的個性一般,不盲目地追隨潮流,而是回歸生活本身,細細審視自身的生活狀態。
用最純粹的輪廓線條,讓家成為家,猶如飽滿的稻穗低垂著。
平面佈置圖
本案例戶型3房2廳3衛,套內面積約118㎡,居民人數2大2小。
原始戶型是個3+1(3臥室、1書房)的格局,女屋主捨棄掉一間臥室,用來實現新家的兩個願望:
一個將收納藏於無形的儲藏室、一個可以盡情陳列的夢想衣帽間。
+1房(書房)位於客廳的一側,也滿足男屋主對於獨立書房的需求。
廚房隔牆與電視牆平齊,規整佈局輪廓,視覺上更加乾淨俐落。
實景圖 · 玄關
樸素的灰調六角磚鋪展開回家的腳步聲,一旁是帶著原始自然紋理的木色玄關櫃,只看一眼,心裡就覺得十分踏實。
沒有複雜的造型和材質的鋪張,這個入戶空間如屋主的性格一般樸實溫暖。
實景圖 · 餐廳、廚房
餐廳緊鄰客廳與廚房,屋主在一旁設計了一組多功能置物櫃。
這組櫃子包括穿鞋凳、電器抽和開放式書架等功能,餐廳變成了日常吃飯、辦公、閱讀均可的地方,隨性亦隨心。
一改餐廚原本的開放式格局,借鑒了日式玻璃室內窗的形式,既避免了實體牆的封閉感,又杜絕了油煙逸散。
除此以外,屋主還利用牆體厚度在下方設計了一個展示書架,待兩個孩子長大以後,可以隨意翻看。
廚房作為全家最“熱”的地方,設計一切以清涼感為主,光面、灰色、白色都是打造清涼感的利器。
廚房也需要通透感,也想跟著“借”點光,玻璃隔斷+木格窗,好看又亮堂。
如何在不吊頂的情況下,減輕樑柱的存在感?
屋主在裝修時,一直強調「減法設計」,不必要的設計元素或者無意義的視覺效果,皆可捨棄。
而在解決樑柱的問題上,無非就是兩種手法:凸顯或隱藏,而此案運用了兩者。
比如說,在樑柱上安裝軌道燈或者燈帶,使其合理化存在,同時定義了高度上的斷點。
再比如,位於客餐廳之間的大樑,設計師設計了凸顯的手法,覆蓋上線性飾板,將空間進行了視覺上的微妙劃分。
實景圖 · 客廳
屋主捨棄了大理石、裝飾板等鋪張的設計元素,選擇了灰色調的藝術漆,也通過簡單的形式詮釋了家的定義——踏踏實實的生活。
對於電視牆上有個門洞的戶型缺陷,隱形門的設計形式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實景圖 · 書房
書房享有270度的寬闊視野,屋主分別根據兩面窗的窗臺高度,設計了書櫃和臥榻,這裡便是男屋主的僻靜一隅。
實景圖 · 主臥、更衣室
告別俗氣感的牆面配色,我推薦灰藍色/霧霾藍。
比較暗沉的灰藍讓空間多了幾絲沉穩的氣質,再搭配清新的白色和原木风,彼此之間產生呼應,反而有一種靈動感。
根據屋主的起居習慣與收納需求,充分利用各種櫃體來填補畸零角落和收齊樑柱,撫平了空間原本的缺點,讓一切變得有序。
主卧經過格局的分割與重組后,將臨近的次臥改為衣帽間,滿足了女屋主對於衣帽間的嚮往。
衣帽間內部有開放式掛衣區、抽屜櫃以及專屬的包櫃,讓女主人可以有一方容納個人物品的小天地。
主臥床頭的後面是衛浴空間,門和護牆板的設計融為一體,床頭燈帶的設計也算得上是點睛之筆。
雙洗手台的設計是重點,可以有效提高夫妻倆日常的生活效率。
整體偏暖色調的設計,讓人一進入這個空間就覺得很舒適自在。
實景圖 · 次卧
次臥除了配置了一張雙人床外,還做了一個抬高的地台,這裡便成為了多功能區域。
屋主可以搭配小茶桌或者床墊,讓這裡成為往後孩子的遊戲區或者接待更多人留宿。
說在最後
瞅瞅,原木風真的太讓人驚喜了。
我愛上的,就是原木風帶來的簡練美。
橫平豎直,空間留白,但不缺乏層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