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菡苓
書籍《後蜀·花蕊傳》。都江堰市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成都4月7日電 (記者劉海天)近日,由四川青年作家小燈探花創作的長篇小說《後蜀·花蕊傳》由團結出版社出版。
該書作者小燈探花介紹,四川自古即有“才女在蜀”的說法,湧現出了卓文君、李如意、武則天、浣花夫人、秦良玉、黃崇嘏、薛濤、花蕊夫人、黃峨等史上留名的女子,講好她們的故事,就是講好成都故事、講好四川故事乃至講好中國故事。
小說主人公花蕊夫人(923—968)是一位生於成都、譽滿華夏的唐末五代著名女詩人,與蔡文姬、班昭、李清照等並稱為“中國十大才女”,又與卓文君、薛濤、黃峨並稱為“蜀中四大才女”。花蕊夫人本名徐慧,蜀州青城縣(今四川省都江堰市石羊鎮)人,後蜀主孟昶納為慧妃,因“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而被譽為“花蕊夫人”。她愛惜百姓,勸導孟昶薄徭輕賦,深受蜀地百姓愛戴。她與孟昶合撰了中國第一副春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發起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國家畫院——翰林圖畫院,倡議趙崇祚編選了中國第一部詞集——《花間集》。她還重視城市生態建設,組織百姓在成都遍植芙蓉,“蓉城”因此得名。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大型宮廷女詞人,她創作的《宮詞百首》真實地反映了宮廷生活,成為後人學習的範本。《全唐詩》收入其作品100餘首,其中《述國亡詩》“君王城頭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廣為流傳,影響深遠。
作者小燈探花生於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現居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受教於王家範、許紀霖、鄔國義等學者;有作品發表於《華西都市報》《青年作家》等報刊,部分作品收入《華東師範大學論文選》《古城遺韻》等圖書,創作有長篇小說《後蜀·花蕊傳》《大明·黃峨傳》《東晉·謝道韞傳》。
因為所學專業緣故,小燈探花長期關注歷史文化,尤其關注歷史上那些才華橫溢、氣質高潔、不讓鬚眉的奇女子。為了研究花蕊夫人的人生經歷,她長期爬梳史料、廣集博采,在歲月的長河裡打撈花蕊夫人的如煙往事;為了體悟花蕊夫人的生活場景,她多次踏勘故地、尋訪舊址,身臨其境感受花蕊夫人所處時代遺留下來的人文氣息。然後,歷時五載,多次修訂,最終成就了這套90萬字、三卷本的《後蜀·花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