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積灰技術助力光伏元件提升發電效率
更新于:2025-03-26 04:31:04

■本報記者 林水靜

近日,隆基綠能發佈Hi—MO X10防積灰元件,最高功率可達670瓦,轉化效率高達24.8%,疊加隆基在行業內首創的防積灰技術,單位面積理論發電量較常規TOPCon元件高出10%以上。

據瞭解,由於工商業光伏的特性,元件積灰情況較為嚴重。積灰不僅會降低光伏玻璃的透射率,減少照射到電池表面的太陽輻射量,還可能引發“熱斑效應”,腐蝕光伏玻璃蓋板,甚至磨損元件表面,嚴重影響光伏元件的發電效率與使用壽命。隆基綠能開發的Hi—MO X10防積灰元件以“防起火、防遮擋、防積灰”的“三防”功能,重新定義了分散式光伏的價值與安全標準。

隆基分散式業務中國區產品解決方案部負責人郭晉維介紹:“防積灰技術路線是我們經過眾多研究后的選擇,通過物理方式,減少邊框對玻璃表面高度差的影響,減少邊框對灰塵排出的阻礙。”

“在運維過程中,有些客戶表示,此前他們清洗元件頻次為一個季度清洗一次、一年四次。在使用防積灰元件後,清洗頻次可能會減少一次。而且,每次固定運維間歇期間,防積灰元件仍在提升防積灰效果。防積灰對於降低熱斑的誘發起到極大作用。”郭晉維進一步解釋。

據瞭解,以1萬平方米屋頂為例,按照主銷功率計算,Hi—MO X10防積灰元件較TOPCon元件每年多發電18.9萬度,收益增加11.3萬元,30年的全生命週期可增加收益約267萬元。相同的屋頂面積,不同的元件,BC二代較TOPCon多裝6%,發電更多,收益更多,讓1個屋頂秒變1.2個屋頂。

事實上,2023年10月,隆基就已發佈BC防積灰1.0元件。經過兩年的實際應用,單瓦平均發電超過2%。目前的BC二代元件,採用以泰睿矽片為襯底的HPBC 2.0技術,具備防遮擋、弱光發電強、溫度係數低、表面吸光好等功能,單位面積發電量超過BC一代8%。

“去年5月,在山東地區安裝的某個光伏電站每天平均發電4.5個小時,年發電超過1642小時,超過預期發電10%,一年就能比預期多收益70多萬元,兩年多可以實現回本。”山東峰瑞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智表示。

隆基分散式業務中國區總裁牛燕燕解釋,在外行看來,防積灰元件僅僅是對元件邊框工藝進行優化設計,但其實它的“內核”是強大的研發能力和創新精神。為了研發防積灰元件,隆基先後克服了數十項工藝技術難題,積累了120多項專利。

據悉,隆基榮獲國際公認的測試、檢驗和認證機構SGS頒發的行業首張GB/T 32230—2015《企業品質文化建設指南》鉑金級證書。SGS上海分公司總經理、管理與保證事業群華東區總經理陳慧均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光伏行業持續發展,市場競爭的重心已從‘產能比拼’轉向‘質量較量’。隆基率先獲頒企業GB/T 32230—2015《企業品質文化建設指南》鉑金級認證,將為光伏行業轉型升級注入新的活力與強勁動力。通過實施這一標準化管理體系,隆基不僅增強了自身的全球競爭力,更將助力中國光伏產業從‘世界製造基地’向‘全球標準引領者’轉變。”

郭晉維表示:“隨著光伏元件產品發展,我們發現集中式和分散式產品需求完全不同、各行各業也都具有非常特殊的環境,未來將根據客戶和行業需求深入挖掘特殊應用場景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