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動更多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
更新于:2025-03-26 04:32:43

嚴遠

“企業最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人才最需要什麼樣的技能,都一目了然”

推動更多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

早春三月,上海市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在“四葉草”擂響戰鼓。自主移動機器人、工業4.0、物聯網安裝調試、人工智慧工程技術、養老護理……接下來的兩個月里,101個比賽專案將先後拉開帷幕。這場本市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專案最多的綜合性職業技能競賽,濃縮著千行百業的發展現狀與未來風向,也將推動更多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成為高質量發展重要支撐。

緊扣產業發展需求

在一個智慧果園,要實現機器人自動採摘水果,最關鍵是哪幾步?

答案是物體識別、路線規劃和障礙導航。這也是自主移動機器人賽項的考核重點。本次大賽要求參賽團隊設計、製造並控制一台能在類比農業場景中處理不同位置、大小、重量的物體,並將其存放至指定位置的自主移動機器人。記者在現場看到,參賽選手兩兩一組,正全神貫注地在電腦前操作。

無論世賽、國賽還是市賽,不同規格的技能大賽一以貫之的特點,就是緊扣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及時調整比賽專案、技術標準和設施設備。

比如,這次大賽的101個專案中,世賽選拔專案59個,體現了全球科技進步和新興產業變革中的技能發展佈局;國賽精選專案40個,主要包含從業人員規模大、技能通用性強、競賽組織成熟的代表性專案;上海特色專案2個,包括上海城市推薦官和職業指導師——前者立足上海建設世界著名旅遊城市的戰略定位,著力提升旅遊從業人員的技能水準和職業素養;後者著眼於就業優先戰略實施,致力打造職業發展指導專業工作隊伍。

全媒體運營師是人社部於2020年公佈的新職業之一,也是這次的比賽專案。項目技術支持單位負責人、上海南湖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朱建柳介紹,選手需通過對文字、聲音、影像、動畫、網頁等內容進行加工製作,完成全媒體作品的創作與發佈,並以數據分析等方式展現信息傳播的匹配度與精準度。“當前相關人才缺口很大。”她說,以南湖為例,去年該專業第一屆畢業生就業率將近100%,還有高職生進入遊戲“大廠”工作。

同樣緊跟產業發展趨勢的還有技能展示區域。這裡既有航太器鉸鏈機構裝調、虛擬焊接培訓等先進位造技術展示,也有人形機器人、仿生機器狗等人工智慧技術展示,還有糖藝/西點、烘焙、烹飪(西餐)等生活服務類世賽專案技能展示,吸引許多觀眾駐足圍觀。“企業最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人才最需要什麼樣的技能,都一目了然。”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副主任黃河說。

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比賽現場,記者還見到了幾張熟悉的面孔。

去年摘下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最高榮譽阿爾伯特·維達獎的謝輝鉉和盧俊威,已經從選手變成了教練,帶著上海科創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前來參賽;上海市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選手張子豪,這次作為上海市人工智慧行業協會技術專家來到現場。他們的轉型,無疑有助於培養更高水準的新一代技能人才。

工業4.0(世賽專案)首席專家、西門子工廠自動化工程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袁海嶸曾指導選手參加多屆世界技能大賽,並獲得多枚金牌。在他看來,相比以往,今年上海市賽選手的訓練資料更多了,師資力量也更強了,因此在技術深度、廣度方面都有了提升。他說,這次參賽隊伍實力都很強,也說明上海智慧製造水準得到了整體提高。

有選手成了老師,也有老師來參賽。上海市賽許多專案面向在職職工,東方航空公司員工李敏參加了餐廳服務(國賽精選專案)的比拼,南湖職校教師何燁則是全媒體運營師(國賽精選專案)的選手。“老師通過參賽提高能力,再回去培養出更高素質的技能人才。”朱建柳道出校方的期待。

職業道路越走越寬

技能人才的職業道路也越走越寬。上海資訊技術學校校長葛睿告訴記者,過去上海中職學生畢業去向以就業為主,但現在的學生很少一畢業就工作,基本上都是到了高職才開始考慮就業,“我們學校上海生源的學生100%都選擇升學”。

他說,不論是中高職貫通,還是中本貫通,或者讀完高職再考本科,都意味著技能人才的選擇越來越多,也符合當下技術技能融合發展的大趨勢。將來,這些學生可以走上運維甚至研發等技術崗位,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大賽激戰正酣,但很多人已經把目光投向了明年在上海舉辦的世賽。“首先肯定不能閉門造車。”袁海嶸正計劃邀請工業4.0項目的歐洲強隊前來交流學習,也打算把中國選手送到國外參加演示賽和交流賽,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不斷增強國際合作,深入學習新技術新標準,牽引帶動技能人才隊伍整體素質提升。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周程禕)

游中國,旺季來了
游中國,旺季來了
2025-03-26 13:38:23
環球掠影
環球掠影
2025-03-26 13:39:57
書架上的小東西
書架上的小東西
2025-03-26 13: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