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玫瑰的故事》,才懂為何傅家明死後,玫瑰和方協文沒有複合
更新于:2025-04-07 07:46:22

先前我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玫瑰最終會選擇傅家明。

明明初戀莊國棟事業有成,前夫方協文也在努力修復關係,為什麼偏偏選擇了一個時日不多的男人?

二刷時,看到他倆在船上聊天那一幕,我才恍然大悟。

就是黃亦玫和傅家明定情的那個晚上,他倆躺在船上看星星。

傅家明突然問道:"你想開船嗎?"

黃亦玫遲疑了:"這船能開嗎?"

傅家明笑著說:"船不就是讓人開的嗎?"

這段對話乍看平淡無奇,其實另有玄機。

表面上是在聊開船,實際上卻道破了兩個人對生活的態度。黃亦玫總是先想"能不能",而傅家明想的是"為什麼不能"。

前兩段感情裡,黃亦玫都被困在別人定義的框架裡。

她與莊國棟的戀情,莊國棟給她畫的框是"我們要在法國安家,你要配合我的事業"。

他愛玫瑰,但他更愛自己的事業和野心。他把玫瑰放在天平的一端,把自己的事業放在另一端,最終,天平傾向了後者。

玫瑰曾對哥哥說:"莊國棟是自私的,但他自私是對的,只有先愛自己才能學會愛別人。"

她理解他,但理解不代表能接受一段無法共情的感情。

而方協文呢?他給玫瑰畫的框更加窒息:"你要在家相夫教子,不能到處拋頭露面"。

玫瑰只是買了一束自己喜歡的花,就被方媽媽說成是"瞎造錢"。方協文不給她自由,限制她的工作,拿走她的積蓄,甚至對她手機里的每個來電都心生猜忌。

一段感情里最可怕的不是吵架,而是慢慢失去自我。在方協文身邊,玫瑰從富養的小公主變成了沒有自由的困獸。

當她連買一幅50元畫的錢都拿不出來時,那種窒息感幾乎擊垮了她。

傅家明的出現,就像一縷陽光照進了黑暗的房間。

黃亦玫曾畫過一幅壓抑的小屋,傅家明給它配上了搖滾樂。

黃亦玫問他為什麼配上那首音樂,傅家明說:"你那幅畫看起來太壓抑了,讓人想跳海,你不覺得我改了後,讓人覺得想衝浪嗎?"

這一刻,黃亦玫如夢初醒。

同樣的畫面,不同的配樂,可以是文藝片,也可以是商業片,甚至可以是恐怖片。

黃亦玫就是那幅畫,傅家明則是那首搖滾樂。

傅家明從不給玫瑰畫框框,反而處處幫她打破框框。

她說自己不會開船,他就教她開;她的畫展因下雨而被迫改期,她崩潰痛哭,他卻說:"很多事情不是你準備好了就一定按照你的計劃進行,改變不了的事情就去接受它。"

有人說傅家明是自私的,明知自己時日無多,卻還要闖入黃亦玫的生活。

我其實也覺得傅家明是自私的,但這並不影響黃亦玫的體驗。

恰恰相反的是,正因為生命短暫,傅家明才會在臨死前給黃亦玫最好的愛:不是佔有,而是成全;不是控制,而是解放。

傅家明臨走前對玫瑰說:"等我死了,記得忘了我,也必須忘記我,要繼續向前走。"

這句話是給黃亦玫最珍貴的禮物:不是永恆的承諾,而是真正的自由。

傅家明過世後,玫瑰的人生真的重新煥發了活力。

她開著傅家明以前喜歡騎的摩托車,燙著捲髮,興致勃勃地去學開飛機。

那股生命熱情,也難怪初戀莊國棟在樓上看見她騎摩托車的颯爽樣子,還戀戀不捨地拍照。

如果說莊國棟教會了玫瑰愛情的熱烈,方協文讓她明白了生活的不易,那麼傅家明則幫她領悟了如何成為自己。

所以當莊國棟從法國回來求複合,當方協文帶著億萬身家試圖挽回這段婚姻時,玫瑰已經無法回頭。

不是因為她忘不了傅家明,而是因為她已經找回了自己,而這個完整的自己,再也無法被任何人的框架所束縛。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在所有人都覺得玫瑰瘋了的時候,她卻說自己從未如此清醒。

因為只有經歷過真正的愛,才會明白:愛情最美的樣子,不是兩個人互相圈養,而是兩個自由的靈魂相互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