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高血壓的患病人數日益增長,且呈現明顯的年輕化趨勢,這對人類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通常情況下,高血壓的治療依賴於降壓藥物,絕大多數患者需要終生服用這些藥物,因此,正確服用降壓葯顯得尤為重要。諸如服藥的最佳時間、空腹時能否服用、以及每天的服用次數等問題,都是高血壓患者極為關心的。接下來,王藥師將為大家解答這些問題。
關於何時服用降壓藥,需根據血壓的自然變化規律來確定。
血壓在24小時內並非恆定不變,而是隨著體內激素水平和神經調節的變化而發生波動。選擇何時服用降壓藥,需考慮到這些生理變化。
就像人體一天內其他生物鍾和代謝活動一樣,血壓在24小時內的變化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正常成人的晝夜血壓節律表現為“兩峰一谷”模式:第一高峰出現在上午6點到10點之間;第二高峰位於下午4點至晚上6點之間;而低谷則發生在深夜至淩晨4點之間。
按照這個時間規律繪製出的曲線酷似一把長柄勺子,醫學上稱之為“勺型血壓”。在這種模式下,如果在兩個高峰期前半小時服用降壓藥,效果通常會比較好,一般建議早晨用藥。
老年人的血壓特點有所不同,除了上述的“兩峰一谷”之外,中午12點至2點之間還有一個低谷,呈現出“兩峰兩谷”的規律。
有些特殊的高血壓患者,由於動脈硬化的進展和其他併發症的出現,血壓的晝夜節律發生了變化。夜間血壓升高,甚至超過白天水準,原本的勺型曲線變為“非勺型”或“反勺型”,即血壓出現“晝夜節律異常”。這種情況下,晚餐后服用降壓藥對血壓控制更為有利。
也有一些患者,其白天血壓異常高,而夜間血壓特別低,這種情形被稱為“超勺型”。對於這類患者,不建議在早上服藥,以防白天血壓過低,造成過大的血壓差。
降壓藥應該餐前還是餐后服用?空腹是否適宜?
瞭解了不同類型高血壓患者的服藥時間后,接下來探討降壓藥是應該在餐前、餐中還是餐后服用。通常來說,這取決於食物攝入是否會影響藥物的吸收效率和速度,或者藥物是否會引起胃腸道不適。換句話說,這取決於降壓藥的具體種類。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和β受體阻滯劑類藥物,分別以“普利”和“洛爾”結尾,通常不需要特別關注服用時間,餐前餐后均可。但短效藥卡托普利是一個例外,因為其吸收會受食物影響,故建議餐前一小時服用。
此外,一些老年患有高血壓、心衰或糖尿病的人,為避免空腹服用導致低血壓,可以與食物一起服用,從而延緩藥物吸收,總體上不會影響降壓效果。
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類藥物,通常以“沙坦”為後綴,大多不受飲食影響,餐前餐后均可服用。
利尿劑一般建議早上服用,以避免增加夜間上廁所的次數,影響睡眠。
還有一些較為特別的降壓藥,如非洛地平緩釋片應空腹或清淡飲食后服用;福辛普利、酒石酸美托洛爾建議盡量空腹服用;維拉帕爾緩釋片空腹服用可能引起胃部不適,推薦餐后服用;氫氯噻嗪餐后服用有助於促進藥物吸收。
一天需要服用幾次降壓藥?
這取決於使用的是長效、中效還是短效降壓藥。控釋片屬於長效降壓藥,一天僅需服用一次即可。根據個人血壓波動的特點,可以在早上、中午或晚上服用,重要的是每天保持一致的時間。中效降壓藥一天需要服用兩次,通常建議早上7點和下午2點服用。短效降壓藥因藥效持續時間短,需要頻繁服用,容易漏服,因此使用較少。如果需要一天三次用藥,可以在早上7點、中午12點和下午6點服用。如果不確定自己服用的是哪種類型的藥物,可以到醫院進行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