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房子不是大平層或者別墅,千萬不要做極簡風格,說到極簡,現在喜歡的人不佔少數,但是你的房子真的合適做極簡風嗎?
各行各業在近十年來都開始追求所謂的極簡主義。都在振臂高呼,內心追求自我,想要給生活減壓,也都在迎合這個新的消費主義。這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我們這代人的壓力實在太大了,繁忙的工作後只想睡一覺。現實里的錯綜複雜讓我們剩下的那些東西都希望再簡單一點,假期只想窩在家裡看劇。吃飯只點外賣,想結婚的也越來越少,甚至看到的東西也是越簡單越好。
口罩時期讓我們的需求簡單到只想先填飽肚子,一切從簡。但是簡單是極簡嗎?
我們再說另外一個現象,你們會發現一些豪宅或者別墅,歐式線條能做的還是會做,而且,你也會發現大部分酒店越做越浮誇。巴黎和倫敦最古典的麗茲卡爾酒店,依然是名流貴族們的最愛。
新加坡最貴的酒店你知道是哪家嗎?一棟經典的歐式風格建築,以及極富東南亞與西方混搭特色的室內風格。非酒店的住戶根本不能入內。
當然,貴不在於風格,在於酒店的服務品質。但是你有沒有發現,幾乎所有的頂級酒店和頂級的奢侈品牌都有一個共性,極具花哨的風格和顏色。因為極簡風格不容易創造出文化感,而且,對工藝的要求極高,無論是從文化還是工藝,展示手法等,各方面來講,做極簡風都是吃力不討好的。
想想十年前的裝修,再對比現在的裝修,大浪淘沙後,真正留下來能被大眾接受的就那麼幾種風格。站在設計師的角度來看,我們不應該給自己畫圈,必須要做哪一種風格,每一種風格都有做得好與不好。
居家設計不是為了要迎合當下的消費主義,其實大部分的中產階級家裡,只要有小朋友,幾乎都都不適合做極簡風。
說這麼多只是想説明大家搞清楚定義,別人的極簡追求的可能是純粹的美,純粹的風景。純粹的生活狀態,我們大部分的想得極簡,可能隨時都會變成省時,省力,省錢的簡單。
很多時候,真正重要的是跟隨內心的直覺和勇氣,這往往決定我們成為怎樣的人,而其他的都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