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和飲食習慣的改變,高血脂這一“隱形殺手”正悄然威脅著越來越多人的健康。
根據全國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成人血脂異常總體患病率高達 40.40%。
每 10 個人里就有 4 個是血脂異常,你是不是其中一員?
高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脂質水準異常升高的狀態。脂質在我們的身體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當其水準過高時,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血脂的種類
1.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常被稱為“壞膽固醇”,過高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
2.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被稱為“好膽固醇”,有助於將多餘的膽固醇從血管壁帶回肝臟。
3. 甘油三酯(TG):是能量的儲存形式,過高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高血脂可能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即脂質在動脈壁上堆積,形成斑塊。這些斑塊會逐漸增大,導致血管狹窄和硬化,甚至完全阻塞,最終引發一系列嚴重的心血管疾病。
1. 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阻塞冠狀動脈,導致心臟供血不足,引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2. 中風: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腦血管阻塞或破裂,造成腦組織損傷。
3. 外周動脈疾病:動脈粥樣硬化影響四肢血流,引起疼痛、潰瘍甚至壞瘍。
日常生活中,高血脂的形成往往與多種因素息息相關,以下是一些容易誘發高血脂的常見原因:
1. 不良飲食習慣:頻繁食用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如油炸食品、速食、肥肉、全脂乳製品和含糖飲料,會顯著增加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從而導致血脂升高。
2. 缺乏運動:久坐不動或運動量不足會降低身體代謝率,減少脂肪燃燒,使得多餘的脂肪在體內積累,進而影響血脂水準。
3. 體重超重或肥胖:體重過重會增加心臟負擔,同時促進脂肪生成,影響脂質代謝,容易導致血脂異常。
4. 遺傳因素:家族遺傳史是高血脂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如果家族中有高血脂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歷史,個人患病風險會相應增加。
5. 酒精與煙草:過量飲酒和吸煙均可干擾血脂代謝,酒精可直接增加甘油三酯水準,而煙草中的有害物質會損傷血管壁,促進脂質沉積。
6. 壓力過大:長期的精神壓力和情緒緊張可通過影響內分泌系統,間接促進血脂水準上升。
7. 某些藥物: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如激素類藥物(包括某些避孕藥)、免疫抑製劑等,也可能導致血脂水準升高。
8. 疾病影響:患有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腎病等疾病,會影響身體的脂質代謝,從而引起血脂異常。
9. 年齡與性別: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代謝能力下降,男性一般在中年後,女性在絕經后,血脂水準更容易升高。此外,女性在絕經前受到雌激素保護,血脂水準相對較低,但絕經后這一保護作用減弱。
瞭解這些日常生活中的誘因,有助於我們採取積極措施預防和控制高血脂,維護心血管健康。
儘管高血脂初期可能無明顯癥狀,但也有一些蛛絲馬跡可尋:
1. 黃色瘤:脂肪組織沉積在皮膚和肌腱內形成的富含脂肪的結節或丘疹,外觀呈橙黃色。
2. 早發性角膜環:多見於老年人,但40歲以下出現需注意血脂異常可能,表現為角膜邊緣呈灰白色或白色。
此外,通過血液生化檢驗可明確血脂水準是否異常。
以下人群應特別關注血脂水準,定期進行血脂檢測:
1. 存在心腦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肥胖者。
2. 有高血脂家族史的人。
3. 中老年人(45歲以上男性,55歲以上女性)及絕經後女性。
4. 長期吸煙、酗酒者。
5. 缺乏運動者及長期高脂、高糖飲食者。
高血脂的診斷主要依靠血液檢測,包括測量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準。以下是常見的血脂標準:
1. 總膽固醇:< 5.2 mmol/L(< 200 mg/dL)
2.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3.4 mmol/L(< 130 mg/dL)
3.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1.0 mmol/L(> 40 mg/dL)
4. 甘油三酯:< 1.7 mmol/L(< 150 mg/dL)
1. 健康飲食
多吃蔬菜水果:富含纖維的食物有助於降低膽固醇。
選擇健康脂肪:如橄欖油、堅果中的不飽和脂肪,少吃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控制糖分攝入:減少糖和含糖飲料的攝入。
2. 規律運動
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等。
加強力量訓練,有助於改善代謝,提高HDL-C水平。
3. 控制體重
通過健康飲食和運動保持體重在合理範圍內,特別是避免腹部肥胖。
4. 戒煙限酒
吸煙會降低HDL-C水平,增加動脈粥樣硬化風險。戒煙有助於改善血脂狀況。
限制酒精攝入,過量飲酒會增加甘油三酯水準。
5. 藥物治療
他汀類藥物:常用於降低LDL-C。
貝特類藥物:用于降低甘油三酯和提高HDL-C。
膽酸結合樹脂和煙酸:也可用於調整血脂水準。
高血脂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其危害卻不容忽視。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必要的藥物治療,大多數人都能有效控制血脂水準,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