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兩萬打不起羽毛球了!”最近,這句話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誰能想到,曾經被視為“平民運動”的羽毛球,價格竟在兩年內飆升100%,甚至跑贏了同期黃金的漲幅,被網友戲稱“新晉理財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羽毛球漲價的原因,主要與原材料短缺有關。再加上越來越多人參與到這項國民運動中來,供需關係變化疊加,催動羽毛球的持續漲價。
羽毛球漲價幅度跑贏黃金
近日,關於羽毛球頭部品牌威克多的調價通知流傳網路——由於原材料成本持續上漲,我司將於4月1日起對羽毛球進行調價。具體價目表顯示,大師級ACE的建議零售價需337元一打,大師1號的價格也達到280元。與一年前相比,碳音球維持原價,威克多鵝毛、鴨毛系列羽毛球產品幾乎全線漲價,漲幅在15%-50%左右。
此外,尤尼克斯羽毛球和球服在日本的售價再度上漲,並將於4月1日起實施。記者從尤尼克斯天貓、京東旗艦店客服處瞭解到,國內目前暫未接到調價通知。
開年以來,翎美、熏風、空封空等多個品牌已宣布漲價。有業內人士表示,幾乎所有品牌的羽毛球今年普遍已漲過價了,平均漲幅在10%左右。
在一眾價格戰的消費環境里,羽毛球的接連漲價顯得格外矚目。去年7月,尤尼克斯、紅雙喜、翎美、威克多、超牌、亞獅龍等羽毛球廠家的新一輪漲價潮就曾引發熱議。以“漲價天王”尤尼克斯為例,其主流高端款AS-05羽毛球,零售價從2024年4月前的210元/打漲到225元/打,7月後價格進一步飆升,直達275元/打。
資深羽毛球愛好者陳醉表示,其兩年多前從批發商那裡拿這款球要95元/打,而現在該產品價格已漲到190元。據此計算,該型號羽毛球兩年間漲幅達100%,比同期黃金漲幅還要高。
在社交媒體上,“月薪兩萬打不起羽毛球了”這一話題一度引發熱烈討論。
不少網友表示確實漲價了,“早知道之前應該多囤一些”,還有網友稱“還好之前囤了一桶”。
平替火了 二手舊球銷售火熱
由於羽毛球是耗材,持續漲價趨勢下,二手舊球生意關注度趨升。
記者搜索發現,電商平臺上目前有大量二手羽毛球出售,基本是用作訓練之用。其成色以8-95成新為主,一打球的價格普遍從20元-100元不等。品牌方面,部分店家會混著賣,有些則會專門篩選出來。比如,有95成新尤尼克斯05的售價為95元一打,大概不到正價的1/2。
有店家告訴記者,8-9成新的羽毛球可能會有斷毛,而95成新以上的球會安排無斷毛篩選發出。對於普通愛好者訓練而言,二手球的性價比較高,部分網店的銷量已經超過5萬件。
記者從店家和羽球教練處瞭解到,這些二手羽毛球一般是從球館回收的,收球的商販則會重新修補一下賣出。“變成9新8新的羽毛球還能再打打,但肯定沒法和全新的比的。”
二手羽球的利潤不算低。據受訪教練提供的二手羽球收購價目表顯示,就算售價30元一桶,也有十多元的利潤,獲利率超60%。
毛片供需失衡導致漲價
羽毛球漲價的原因是討論的焦點之一。業內人士表示,新一波漲價的邏輯與去年基本一致,市場需求持續增長,但毛片供需失衡的問題仍未改善。
有業內人士介紹,羽毛球的主要原材料是天然羽毛,製作一顆羽毛球,需要消耗16根刀翎。而每隻鴨或鵝的左翅和右翅上,最多只能選取7片刀翎來製作。這意味著,要製作出一顆羽毛球,需要從超過2只鴨或鵝身上獲取左翅和右翅的刀翎。
然而,隨著豬肉價格的日益下降,豬肉消費增長,從而影響了鴨鵝的肉類需求,國內商品鴨和商品鵝的出欄量隨之下跌。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的監測統計,我國商品肉鴨的出欄量從2019年的48.78億隻下降至2024年的42.2億隻,同樣商品鵝的出欄量也從6.34億隻下降至5.69億隻。
鵝、鴨出欄量降低,可供應的刀翎數量隨之減少,刀翎價格因此上漲。原材料成本的上漲,最終只能由消費者買單,需要大量刀翎製作的羽毛球因此開始踏上漲價之路。
“羽毛毛片漲了,我們也沒辦法。”浙江一家羽毛球小廠廠長告訴記者,他們面臨的壓力很大,“現在打球的人多,毛片卻供應緊張。加工廠那邊供給大廠的價格高,我們小廠比不了。比方說,原來收是3分5一根,現在要到7分一根。”據他說,廠里原來賣每桶60元的鵝毛球,現在漲到80元,實際效果能達到大牌球110元的水準。
這類工廠集中在江浙地區,另一家小廠廠長無奈地說:“我們現在收不到好的羽毛毛片,只能生產娛樂用球,小孩子打打、室外玩玩都可以,進場館就算了。”他說自己原先每年收購羽毛毛片的成本是1000萬,現在漲到2000萬以上。他調侃說:“打不起,就不要打了,沒人打,價格自然就下來了。大牌溢價高,能高價收羽毛毛片,然後一桶賣90元。我們小廠只能賣60元,肯定扛不住。”
羽毛球年產銷規模近80億元
此外,羽毛球漲價也和市場需求增加密不可分。
據國家體育總局此前一項全民體育現狀調查報告顯示,除了基本的“健步走”,羽毛球在中國是參與人數最多的體育運動,整個羽毛球人口高達2.5億。
這些年來,隨著全民健身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體育鍛煉,喜歡羽毛球的人有增無減。據中國體育用品聯合會發佈的《大眾運動行為與消費研究報告》,在選取的26個城市中,2022年時羽毛球以39%的佔比位居熱門運動第三。2023年時,羽毛球佔比已位列第二,年度增幅最高。
數據還顯示,全國羽毛球館數量5年間增長超40%,北京、上海等地周末場地費漲至150元/小時,但仍一場難求,間接帶動耗材需求激增。
另外,專業賽事與訓練需求增加也是一方面原因。比如,2025年寧波亞洲羽毛球錦標賽將在4月8日開賽,賽事將吸引來自28個國家和地區的320余名運動員參賽。
據《2023年中國羽毛球產銷現狀及市場規模》中的數據,2023年中國羽毛球產銷總規模高達79.745億元,相較2020年上漲了13.13%。2022年僅羽毛球產量就達到6.69億隻,同比上漲8.6%。
月薪2萬打不起?不至於
對羽毛球愛好者來說,羽毛球是高消耗產品,平均一隻球的使用壽命最多1小時。如果在雙人混打的場地里,一場2小時的活動中基本都要消耗掉一打球。
有資深球友說:“羽毛球,尤其打到一定水準,本就不算平民運動。”動輒上千的球拍、球鞋,時租100元左右的球場,都讓球友覺得開銷不小。球拍、球鞋壽命長,球場可以通過參加俱樂部拿到折扣。羽毛球的大幅漲價,更容易刺痛球友。
即便如此,記者採訪的幾位球友,依然覺得“月薪2萬,打不起羽毛球”屬於誇張的說法。
阿維告訴記者,俱樂部每次活動3小時,平均每個會員的消費在100元左右。以每周打3次球計算,一個月是1200元的消費。
打了十多年球的阿遠跟記者算帳,每次活動,場地費差不多160元(2小時),一桶球110元,一共270元。“這些費用是6個人分攤,雙打,輪流上。”所以每次每個人差不多花費50元。
阿遠說:“我能理解球友們抵制廠商漲價的心情,但你要說真玩不起,那不至於。說實話,拿什麼裝備都是玩兒。”
羽毛球愛好者Peter認為,羽毛球總體是一項不那麼燒錢的運動,比如球拍、球鞋等都是很耐用的裝備。作為耗材的羽毛球漲價可能會勸退部分剛入門的人,但是對有組織的球友以及俱樂部的運營衝擊不會太大。因為俱樂部的規模一般有數百到上千人,批量採購可以拿到相對低的價格。
另外一方面,羽毛球的材質可能會改變,其成本和售價不會一直高下去。Peter表示,隨著仿製球類的質感及工藝逐漸提升,羽毛球也會朝著更可持續化的方向發展。
上游新聞綜合自北京日報、齊魯晚報、中新經緯、藍鯨新聞、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