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銀
近日,山東泰安,98年女生在泰山做陪爬,月入2萬,引網友熱議。當事人田女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女客戶收費799元,男客戶收費699元,一個月平均接30單,多的單子會轉出去,月入差不多2萬元”。(海報新聞 青島新聞網)
3月以來,多地回溫,春暖花開,戶外踏青的人逐漸變多,陪爬又火了。前有26歲小夥畢業做泰山陪爬,大概一天陪爬兩次,一年賺30多萬;後有98年女生在泰山做陪爬,月入2萬。聽起來又能爬山又能賺錢的工作,總是讓很多年輕人嚮往。不少人表示,陪爬就是吃的青春飯。但更多年輕人認為,我能陪爬,說明我正青春!
當今社會,大多數人對提供情緒價值的工作,都並不陌生。無論是陪跑、陪學、陪診、陪駕,還是陪爬、陪遊,主打的就是陪伴。這種陪伴,不僅是讓人少走彎路,更快進入狀態,更是一種心理和情緒上的安撫與鼓勵。陪爬和“驢友”不同,“驢友”是一種雙向奔赴,而陪爬更是一種單向的服務性工作,講解、拎包,甚至按摩、背娃,只要顧客有需求,陪爬者都會盡量滿足。
陪爬的火爆說明市場需求旺盛,新型服務的出現,也有了一些新場景。一方面,對陪伴服務提供者來說,要根據自身的經驗、能力、時間和身體條件提前規劃、量力而行,不能不顧實際而一味接單。另一方面,陪爬服務通常是當事人之間的口頭約定,很可能會滋生消費糾紛。由於陪爬者與消費者多為陌生關係,定價標準和後續服務難以保障,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在陪爬服務開始前,雙方應盡量就陪爬的時間、價格、內容、責任歸屬等事宜進行充分協商,必要時可簽訂書面合同。
但是涉及“工作”,就總會有一些摩擦。服務方和被服務方互相滿意,那是皆大歡喜,一旦有了糾紛,也是一件糟心事。對此,相關部門應儘快發佈行業指引,例如類比實際情境,制定服務標準和合同示範文本,將該類服務納入規範化管理,規避潛在的安全隱患和消費糾紛隱患。同時,“陪爬”從業者和平臺方也應加強行業自律,明確服務範圍和收費標準,減少後期爭議。消費者在服務選擇過程中,也應多方面評估,不僅要關注價格和情緒價值,也應擦亮雙眼,強化風險防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