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用戶端 記者 鄒宸
隨著4月的到來,春意愈發濃郁,各種樹的枝頭也逐漸熱鬧起來。
清亮的鳥鳴在有人眼裡是春天的交響樂,而對於一部分人來說卻成了甜蜜的煩惱。
據《新週刊》等報導,這段時間在深圳,有一種鳥因“鳥噪擾民”被屢次投訴到官方,稱它“一大清早就開始啼鳴,叫得人都快神經衰弱”。
這種鳥叫噪鵑,鳥如其名,它的叫聲極具辨識性和穿透力,能讓不少人的生物鍾被“暴力校準”,被深圳人戲稱為“最應季的特產”,更有網友稱它為“暗夜紅眼升key鳥”。
噪鵑 刀哥/攝 (圖源麗水大自然公號)
那麼,浙江的春天裡,是否也有這樣的“鳥類鬧鐘”?
“噪鵑在浙江也有分佈,只是不會像深圳那邊這麼常見,因為那邊緯度更低氣候更暖一些,總體上它在浙江形成不了‘殺傷力’。”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生物多樣性監測所正高級工程師劉寶權告訴記者。
這種隸屬於杜鵑科、通體烏黑紅眼的鳥類,以“叫聲淒厲如冤魂”著稱,“3月開始它就進入繁殖期,噪鵑的叫聲是難聽,但那是它作為鳥類正常的一種生活習性。 ”
浙江省野鳥會理事東斯也向記者表示,據他平時觀鳥的經驗來看,杭州市區包括景區的噪鵑都比較少,偶爾在西溪濕地等遠離市中心的地方有拍到過。
沒有噪鵑的“魔音纏繞”,浙江人的春天因為鳥兒也是鬧忙的。
兩位專家分別向記者介紹了幾位“老面孔”:
其中一個是烏鴣,它可謂是杭州“早高峰”的首席歌手。
“烏鴣在浙江有廣泛分佈,尤其在杭州特別常見,以社區周邊為主,是一種留鳥,它們四五點天剛濛濛亮就開始‘歌唱’,4月開始正值它們的繁殖期。”劉寶權介紹。
烏鴣 郎澤東/攝
這種通體漆黑、黃嘴黃圈的鳥,鳴叫聲多變且音量驚人,能模仿手機鈴聲、汽車警報甚至其他鳥類的叫聲。
東斯評價它的叫聲總體上還是比較好聽的,“市民也已經習慣了它的存在,不至於到令人厭煩的程度。”
白頭鵠 郎澤東/攝
另外還有像白頭鵠、鵲鴝,也是叫聲多樣且富有特點,整體清脆悅耳婉轉,要說它們擾民也有點冤枉。
“如果非要說可能會對部分市民造成困擾的,那應該是普通夜鷹,它一般在夜裡叫,像機關槍一樣噠噠噠噠,急促且富有節奏感,有些人可能受不了。”東斯表示。
“和人一樣,鳥也有社交屬性和繁育屬性,它也要求偶、競爭。”劉寶權解釋,春夏季節是鳥類的繁殖季,雄鳥通過鳴叫吸引配偶、警告競爭者,清晨和黃昏光線較暗時,鳴叫比飛行更節省能量,於是這就成了它們的啼鳴“黃金時段”。
劉寶權說,對於鳥類要多多包容,是環境和人們保護意識的提升讓它們得以在我們身邊安逸棲息:“換個角度想,這何不是一種緣分?就好像鄰里宣導和諧一樣,鳥類是我們在大自然裡最親近的鄰居之一。如果實在覺得煩惱,可以試試佩戴耳塞等方式降低干擾。”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