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普羅米修斯》工程師的母星這麼落後呢?
難道《異形:契約》的那個星球和地球一樣,只是工程師的實驗品嗎?
《異形:契約》的工程師只是實驗品?
在《普羅米修斯》有一個場景,大衛獨自發現了工程師的秘密,並確定了每一個圓谷包下面都有一艘工程師的飛船。
之後他和伊莉莎白肖成為了最後的倖存者。
大衛駕駛馬蹄形的主宰飛船,在伊莉莎白肖的強烈要求下,決定前去探訪工程師的母星,並找到他們想消滅人類的原因。
既然大衛能看懂工程師的文字,那麼理論上來說大衛是不會走錯路的。
飛船離開LV223星球之後,把始祖異形迪肯永遠的留在了這個星球上不知所蹤。
在飛船上伊莉莎白肖修復了大衛,然後兩者的關係變得十分友好,大衛教會了肖使用工程師的導航星圖,並讓她學習駕駛飛船。
我們來看一下《異形:契約》番外短片,大衛的原話:
有一部導演雷德利斯科特為《異形:契約》和《普羅米修斯》發佈的特別短片,名字叫《普羅米修斯號的倖存者》。
大衛的獨白說了一句話:
我們設法啟動了工程師的飛船,設定了到達他們老家的路線。
從大衛的獨白可以聽出來,他們就是去工程師的母星。
由於航程和距離比較遠,伊莉莎白肖穿上工程師的袍子進入了休眠狀態。
一直閒不下來的大衛,就在飛船上學習鑽研工程師的歷史。
應該是他瞭解了很多工程師關於創造異形的遠古歷史,認知的打破使得大衛的想法再一次改變,到達工程師的母星之後,他就開始發洩對人類的不滿,直接投放黑水。
我們可以看到工程師城市的佈局,十分復古也很簡陋。
根本沒有人類這樣的現代文明和高樓大廈,甚至感覺交通都不是很便利。
居然選擇把城市建立在一個小峽谷中間,兩邊都被巨大的山峰環繞著。
城市和廣場的佈局和地球上最小的梵蒂岡非常相似,如果按照電影當中的人類發展編年史來說,應該是梵蒂岡的城市格局參考了工程師。
兩邊都是小房子,中間一個圓形的巨大廣場。
廣場的底下是一個圓形機庫,停著很多環形的主宰號飛船,上面是一個像蠍子一樣的巨大母船。
梵蒂岡
所有的環形飛船回來之後要先和母船對接,然後再下到底下的機庫。
廣場的後方有一個巨大的圓形建築,和梵蒂岡的教堂圓頂也是十分相似的。
總之這樣的風格給人看上去就是落後復古,感覺像是人類幾千年前的產物。
因此很多人根本不相信這樣的一個落後的地方,居然會是工程師的母星。
其實多次解釋過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完全按照人類的思維去推斷工程師的發展和文明演變。
因為他們畢竟是一個十分古老的文明,科技、文化的走向,與我們人類都是不一樣的。
工程師的社會體系和我們也不同,所以最終的發展路徑也是不一樣。
他們不可能全部都跟人類一樣,如果跟人類一樣的話,他們就不應該叫工程師而叫人。
這可能是工程師的一個城市,它的作用應該就是類似於地球的一個朝聖地。
大衛駕駛飛船回來的時候,很多人都在揮手回應。
當然他們歡呼的並不是大衛,而是以為《普羅米修斯》裡面,前哨基地的那些太空騎師回來了。
由此也可以看得出來,太空騎師的級別會比這些普通的工程師要高。
很多粉絲至今都不相信:
這個城市上生活的和《普羅米修斯》出現的工程師是同一個物種,並且非常堅定自己的觀點。
認為這個星球上的也和人類一樣,只是工程師的一個實驗基地,上面的人是實驗的產物,並不是真正的大白工程師。
針對粉絲的疑問,導演雷德雷斯科特其實有出來解釋過,他說這個星球就是工程師的母星。
按照異形電影宇宙世界觀的發展來說,我認為也是母星。
因為2000年之前工程師的想法是要去地球投放黑水滅掉人類,如果他們都還活著,還有別的母星存在的話,那肯定不會放過地球,所以也就不可能有未來的異形宇宙。
畢竟《普羅米修斯》是屬於前傳,從設定方面來說,一定是工程師覆滅不在了,才會有後續異形宇宙人類文明的高度發展。
之所以母星的造型會是現在的模樣,很大一部分程度上來說,是因為《異形:契約》的製作成本被砍了兩次。
20世紀福克斯在拍攝電影方面一直以摳門著稱,除了《阿凡達》那樣的票房十分高的大片之外,會有較大的投入。
一般的電影來說基本上都是小成本製作,很多都控制在1億美元以下,有的甚至只有幾千萬美元的成本。
像《異形》系列、《鐵血戰士》系列基本屬於低成本製作的影片,《異形:奪命艦》的成本據說是8000萬美元。
《普羅米修斯》上映完之後,票房沒有達到製片方的完全預期,所以直接影響了《異形:契約》的後續發展。
《普羅米修斯》在全球只拿下4.3億美元的票房,很多地方還沒能上映。
綜合來算的話估計是沒有虧損,但是也沒有賺到多少,如果是完全虧損的話,就不會有《異形:契約》的續集。
在製作《異形:契約》之前,雷德利斯科特希望是能夠得到2億美元的預算,後來被砍了兩次,直接成本降到了不到1億美元,好像只有9000多萬。
工程師的母星早期概念圖
而原本規劃出來的工程師母星輝煌的場景,只出現在這些概念圖當中。
預算不夠,沒有辦法給大家呈現他眼中的工程師母星的模樣,所以就變成了這十分簡陋復古的城市格局。
要把錢花在劇情的製作和走向方面,而那種不是十分重要的場景就能夠精簡則盡量精簡了,所以才看到了電影當中的效果。
以至於粉絲都不信,估計這些工程師也是因為預算不足,所以特效化妝方面就沒有《普羅米修斯》那麼精細。
《普羅米修斯》拍攝工程師的片段化妝都要6個小時,道具方面做了十分精細的處理,才有了我們看到的工程師的形象。
預算不夠的話,製作只能精簡,所以《異形:契約》的工程師做不出《普羅米修斯》的樣子吧。
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契約》的是普通工程師,而《普羅米修斯》白巨人是高端的工程師或者說是進化過後的造物主階層,地位十分高。
所以回來之時,普通工程師都要來迎接。
喜歡文章的家人,記得點讚關注[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