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關注餐飲的朋友不知道有沒有發現,現在去一些餐飲店吃飯的時候,會發現,不少餐廳的功能表變厚了,有些餐廳以前才只有四五十個菜的,現在慢慢的越來越多,到了六七十個菜品了。而且不是一兩家,而是越來越多的餐飲店是這麼做的。
而且從去年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就是陸續都有不少的餐飲品牌在更改自己線上的品牌名字,xx剁椒魚頭的,變成了xx湘菜館;xx酸菜魚的,變成了xx川菜館,而且南方和北方餐飲的,不少都是有這樣的變化。
有些是沒有直接變的,而是增加了後綴,原來是xx粵菜館,現在是xx粵菜館早茶。以前很多餐飲老闆都是在說做大單品的好處,菜品要盡量的少,菜品越多的話,利潤是越薄,越賺不到錢的,所以那個時候,很多公司都是減少菜品,甚至有些直接從原來五六十個,變成了十幾個。
其實當時我就在想,這樣真的就對了嗎,確實菜品少了,對於餐飲店來說,操作方便,出餐快,而且量大的話,成本也可以控制,人員也可以控制,確實是不錯的。但顧客真的就這麼考慮的嗎?顧客是否會覺得你這個店來來去去就那麼些菜品,沒有什麼好吃的,反而會去選擇其他的菜品呢?
其實菜品少也是沒有什麼問題,但如何解決復購的問題,則是餐飲人都沒有去思考的一個問題,即使有些餐廳定期會推出一些新品的,但很多時候,也都是為了推而推,反而出來的新品不是很一般,就壓根不好吃,就這樣情況下,反而是弊大於利的啊。
現在看看市面上一些生意還不錯的一些餐飲店,很多都是菜品都比較多,而且每一道的出品也都是挺不錯的,然後就會發現,這種店的話,連鎖店的比較少,反而是一些街邊老店,才能夠做到這種程度,然後也是肉眼可見的,這些店在這兩年餐飲價格戰中,也是很少搞活動,卻生意比很多都要好。
其實不管整個市場怎麼變,乾餐飲的,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從顧客的角度去思考吧,顧客要的到底是什麼,新顧客要新鮮,實惠,老顧客要穩定,好吃,服務等。而不是單純從餐飲老闆的角度去思考吧,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