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可謂高手如雲、戰火紛飛,競爭態勢已捲得不能再卷。幾經征戰后,有人歡喜有人愁。榮耀曾於 2022 年登頂國內市場份額榜首,彼時風光無限,然而好景不長,如今的它已連續五個季度環比下滑,甚至跌出中國前五。
據網路公開數據,2024 全年,榮耀出貨量約4220 萬台,同比下滑3%,與大盤4% 的增長背道而馳。同期,vivo、華為出貨量分別大增11%、37%;今年1 月,小米、華為、vivo、oppo 均喜迎開門紅,啟動量大幅增長,榮耀卻依舊在Top5門外徘徊,只能與魅族、中興等品牌為伍。
更糟的是,2025 年 1 月,榮耀創始人兼CEO趙明突然離職,多位核心高管也相繼出走,接任CEO的李健來自華為體系,這讓外界對榮耀品牌獨立性產生質疑,也給其IPO進程蒙上陰影。
諸多棘手挑戰如潮水般湧來,等待榮耀的將是一場異常艱難的突圍之戰。
高端化乏力,摺疊屏未能突破
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高端賽道上,各大品牌紛紛摩拳擦掌,試圖搶佔高地,榮耀同樣渴望在這片領域分得一杯羹,然而現實卻異常殘酷。
一方面,儘管榮耀努力構築旗艦產品護城河,卻仍深陷高端化乏力的泥潭,在競爭激烈的高端市場中舉步維艱。
IDC數據顯示,在中國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場中,2024年全年,華為的市場份額為30.7%(2023年21.4%),蘋果則降到51.1%(2023年61.8%)。榮耀、vivo、小米雖然都躋身高端市場前五的位置,但目前市場份額都還是只有4%左右。
這一巨大差距直觀地反映出榮耀在高端市場的低迷表現。究其原因,一是技術優勢不足,儘管榮耀在AI、護眼屏等技術領域具備領先優勢,但晶元研發、系統優化等核心技術領域技術儲備相對薄弱,微小的優勢還不足以完全支撐其高端化。
二是,品牌優勢不足。榮耀在品牌影響力、產品口碑等方面,與華為等競爭對手相比,存在明顯不足,其品牌形象尚未在消費者心中牢固樹立起高端定位,導致在高端市場的競爭中處於劣勢。
另一方面,榮耀在摺疊屏領域也未能實現實質性突破。摺疊屏手機作為智慧手機行業的新興領域,代表著科技與創新的前沿,也成為各大品牌角逐高端市場的關鍵戰場。榮耀推出的 Magic V系列摺疊屏手機,原本承載著榮耀衝擊高端市場的厚望。
然而,該系列產品未能突破華為Mate系列的技術封鎖,在摺疊屏的核心技術,如鉸鏈設計、螢幕摺痕控制以及系統優化等方面,與華為存在差距。這使得 Magic V 系列在市場上難以吸引消費者的目光,銷量不盡人意,無法為榮耀在高端市場打開局面。
總之,技術短板、品牌塑造困境以及摺疊屏業務的瓶頸等問題,讓榮耀在高端市場的競爭中逐漸被邊緣化,錯失發展的良機。
國內市場中低端競爭激烈
不可否認,榮耀是中低端手機領域的王者之一,孵化的爆款手機型號不在少數。
以榮耀X50型號為例,其憑藉卓越的品質與強大的性能,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與認可。自發佈以來,累計銷量已經突破了1500萬台,並且在市場上表現出色,十個月內就賣出了1000萬台。
此外,2025年2月中國手機市場在2000元以下價位段的市場份額排名:在1500元至2000元價位段,市場份額排名從高到低分別為vivo、榮耀、小米、OPPO、華為、其他品牌和蘋果;在1000元至1500元價位段,排名則為vivo、榮耀、OPPO、小米、其他品牌、華為和蘋果。
榮耀雖位列前列,但處境並不輕鬆。在高端化受阻的背景下,如何保證中低端市場份額,成為榮耀現階段最重要的事情,然而中低端手機市場早已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其面臨巨大競爭壓力。
一來,華為的強勢回歸給本就激烈的市場競爭格局帶來了巨大的衝擊,進一步擠壓了其他品牌的市場份額,榮耀首當其衝。
華為推出的多款中低端機型,不僅繼承了華為在通信技術方面的優勢,還融入了部分高端技術,使得產品在性能、品質上遠超同價位段的競爭對手。例如,華為暢享系列手機,在保持親民價格的同時,搭載了先進的影像技術和流暢的鴻蒙操作系統,吸引了大量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
二來,產品同質化陰霾籠罩著整個中低端手機市場,榮耀同樣難以擺脫產品同質化的困境。
紅米、OPPO、vivo等各大品牌的中低端機型在外觀設計、硬體配置和功能特點上極為相似,缺乏獨特的競爭優勢。例如,在快充技術、屏幕顯示技術等方面,榮耀的中低端機型與競爭對手相比,並無明顯優勢,這使得消費者在選擇時,也會傾向於其他品牌。
在市場格局動蕩和產品同質化的雙重夾擊下,榮耀在中低端手機市場的競爭壓力,如同決堤的洪水全方位爆發,銷量下滑成為了榮耀不得不直面的嚴峻現實。
海外市場進展緩慢
中國智慧手機市場趨於飽和,國產手機廠商加速“卷”出海。
第三方機構Counterpoint統計,2024年上半年國內主流手機廠商中,小米海外市場銷售佔比已達75%、OPPO達到58%、vivo也佔比48%,榮耀為32%。而到了2024年12月,榮耀的海外銷量佔比已突破50%,並在多地實現規模化盈利,已成為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菲律賓等東南亞市場增長最快的品牌之一。
儘管榮耀在海外市場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從整體海外市場佈局與發展態勢來看,其面臨著諸多棘手的挑戰與瓶頸。在出海初期,榮耀藉助華為的渠道實現了快速鋪貨,但隨著業務的發展,系統化不足的問題逐漸暴露。
首先,部分機型的 GMS(谷歌行動服務)預裝不完整,這對於依賴谷歌應用生態的海外消費者來說,是一個嚴重的使用障礙。許多海外用戶在購買手機後,發現無法正常使用谷歌地圖、谷歌郵箱等常用應用,從而對榮耀產品產生不滿,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和品牌口碑。
其次,在中低端機型方面,榮耀的性價比優勢並不明顯。與 realme、三星 A 系列等競爭對手相比,榮耀中低端機型在硬體配置、價格等方面缺乏競爭力。
例如,realme 以極致性價比為賣點,推出的一系列中低端機型在處理器性能、攝像頭配置、電池容量等方面表現出色;三星 A 系列則憑藉品牌影響力和穩定的產品品質,在中低端市場也佔據著一定份額。
再有,榮耀與蘋果、三星、小米、華為等手機巨頭相比,品牌知名度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許多海外消費者對榮耀品牌的瞭解甚少,甚至將其與其他小眾品牌混淆,這種品牌影響力的不足,使得榮耀在海外市場的推廣和銷售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從市場份額來看,據Canalys截至去年第三季度的數據,在菲律賓、印尼、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幾個東南亞的主要市場,榮耀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尚未進入前五。
小結
榮耀手機當下正深陷多面夾擊的困局。
在高端賽道,榮耀被技術與品牌的雙重枷鎖束縛;在國內中低端市場,曾是佼佼者的榮耀性價比和創新優勢不再,份額被大幅擠壓;在海外市場,品牌影響力遠不及蘋果、三星、華為、小米,拓展進程緩慢。
未來,榮耀雖搭上 AI 發展的快車,但若是不在高端技術研發上持續發力,不打造中低端產品差異化優勢,不推進海外市場精細化運營。那麼,榮耀不僅難以在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中突出重圍,還有可能在時代的浪潮中被徹底淘汰,淪為市場的邊緣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