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爸媽家,他們永遠刷的都是養生類、生活智慧類短視頻,開始還反對,覺得很多都是智商稅,但跟他們生活了一段時間,發現,诶?他們從中還學了不少東西啊。
就像本期分享的這10個“生活智慧”,不花錢,還解決家裡的大痛點,我看完無比佩服,爸媽這網確實沒白上,太牛了!
爸媽眼神不好,每次穿針線,都得喊我,就上次,我回去,老媽穿針線竟然自己搞定了,用的是“紙片穿針法”。
我看了一下,真的是簡單又高效!
隨便找個紙片,對折一下,將線穿過去,並靠在折角一側,線不要漏出來但要與折角平齊。
然後,把折角穿過針孔。
再把穿過來的紙片角角撕掉,線頭這就暴露出來了,這不,線一下子就穿過去了。
老媽整個過程相當熟練,幾秒鐘就搞定,看的出來已經用了好多次了,我看完也學會了,以後需要特別軟的線,用這個方法應該就能搞定。
有一次出去旅行,想吃水果,愣是沒有削皮刀,只見老爸從口袋裡,拿出一盒牙線,說:用這個。
我還納悶,用牙線能幹啥?沒想到,人家直接開始削皮了。
用的那叫一個溜啊,沒一會會蘋果皮就被削得一乾二淨,效果一點不比水果刀差。
這牙線本身比較細,也挺鋒利的,削個蘋果、梨子、獼猴桃之類的足夠用。
如果水果不好開口,還可以用尖的那一頭劃開,再削,太優秀了!
講真,這個技能我是萬萬沒想到的,學會後以後出遠門,誰還帶水果刀啊。
我泡方便麵,還是用以前的方法,把叉子插進蓋子去固定,但說實話,每次都挺費勁的,稍微不小心,還有可能把一桶子面打翻。
我老媽就很機智,說看你那費勁的,把叉子這樣折過來,夾上去不就好了?
诶?你還別說,真方便啊,不用使一點兒勁,瞬間覺得這麼多年的泡麵,都白吃了。
就這種嫩豆腐,每次往出取的時候,都得異常小心,就這都很容易碎掉。
我老媽也是網上學到的技巧,將豆腐塊翻過去,四個角切掉,這樣就能把裡面的空氣排出了。
然後,再輕輕抬起盒子。
豆腐就能完美脫盒了。
你看這效果,真的是沒有一點碎渣,要說學以致用,還得是老媽呀。
有時候想吃餃子,來不及和麵,我們就會在外面買餃子皮,但外面的餃子皮統一有個問題,就是稍微有點硬,包的時候,必須給周邊沾水,這樣才能捏緊。
我每次沾水,就是用手指去點一點,然後再抹到餃子皮上。
老媽看見直接說,你這太慢了,直接拿了個大小合適的水杯,說用水杯口沾水,然後蓋在餃子皮上就好了,一秒鐘搞定。
你別說,這一沾一蓋,效率還真的提高不少啊,怪不得老媽每次做飯那麼麻利,這合著都是有妙招啊。
我是知道吸管能去棗核的,但吸管也有個問題,就是太軟了,經常戳幾下,就變歪了,並不好用。
但我老媽,做了個吸管升級版本,不僅用吸管,還給裡面加了根筷子,這樣吸管就被增加了硬度,尖頭既能戳進去,也不存在歪的情況。
而且,戳的棗仁孔,又大又圓,看著都很治癒有木有。
我是做飯手殘黨,每次攤雞蛋餅的時候,總是在翻面的過程中翻車,要麼蛋餅折一塊兒了,要麼就翻到鍋外面去了。
我老爸,看見就說,你這啥水準啊,不會翻就用笨辦法:讓蛋餅順著炒鍋,將攤好的那一面直接倒在鍋蓋上。
然後,再用鍋蓋扣進鍋里,這不就翻過來啦?
不得不說,這辦法也太優秀了,對我這手殘黨簡直是救贖啊!
自從學會了這個方法,我真是屢試不爽,看以後誰還敢說我不會攤雞蛋餅?
喝優酪乳的時候,很多人都有舔蓋兒的愛好,但有時候跟不太熟悉的人一起,就會有點不好意思。
我還是跟我媽學會的,每次喝優酪乳前,就用自帶的吸管,先在蓋子內側轉一圈。
這樣,蓋子上的大部分優酪乳就會被刮下來,雖然沒有舔的那麼乾淨,但也不會浪費太多。
如何優雅的刮優酪乳蓋兒,我算是跟著老媽學會了。
外賣這種塑膠盒子的蓋子,是真難開,我好多次,吃冒菜類的,開蓋時,都給身上崩了一身油點子。
後來還是我爸教的,說蓋子開一點縫隙,就把筷子塞進去,兩根筷子分別往兩邊轉,這樣蓋子就能輕鬆打開,還不會濺油點子。
我試了一下,果然哎,這個方法,愛點外賣的網友們必須學會啊,吃外賣硬通貨啊!
有次去老媽那,看見有個罐頭,就嘴饞想吃,但死活打不開啊,我媽都看不下去了,說你試試用熱水燙蓋子。
然後,就拿來一碗熱水,讓我把罐頭倒著放進去,燙了有二三十秒,再拿出來,我擰了一下,诶?輕輕鬆鬆就打開了。
我說這還挺神奇,老媽說,這種金屬的蓋子,遇熱會膨脹,而玻璃瓶身膨脹的空間又小,利用這個差值,內外的氣壓就平衡了,罐頭蓋也就自然容易擰開了。
哎呀,我說你這跟著互聯網確實學了不少東西啊,物理知識又整上了,這麼久的手機沒白看,哈哈。
以前我老覺得,父母看手機就跟我們年輕人一樣,就是消磨時間,但沒想到,他們還挺好學的,學的這些“生活智慧”,一套一套的,關鍵時刻還都能派上用場,真的牛!
這也給了我啟發,以後再刷手機,也得多學點知識了,可不能只看個哈哈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