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孩子有這5種表現,說明已經嚴重缺愛,父母千萬要重視
更新于:2025-03-26 14:40:13

稱積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起,就會跟他產生很多高質量的互動,為他構築一個精神港灣。而這種無法切斷的親密關係,就是心理學家鮑爾所說的“安全基地”。

如果孩子擁有一個安全基地,他就可以安心地探索外面的世界,持續拓展自己的能力

例如,一個安全感很強的孩子,哪怕第一天上幼稚園,遠離熟悉的家人,也許會有一點點緊張,但是他有能力安撫自己,因為他相信,不久就能返回安全基地(即爸媽身邊)的,現在他只是暫時離開父母而已。

一開始,孩子只能短暫離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出走的時間越來越長,出走的範圍越來越,探索之旅也一次比一次“驚險”。孩子越是在平靜的心境成長,他的心理韌性越強韌,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自我發展越好。

愛,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可是愛,看不見摸不著,如果度沒把握好,孩子要麼缺愛,要麼被溺愛。如果孩子有以下5種表現,說明已經嚴重缺愛,父母千萬要重視起來

1.有很多試探性行為

故意做出一些引起你反應的行為,測試你會不會罵他,然後根據你的反應來改變自己的行為。一般發生在父母很忙,或者被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的時候。比如:

故意扔玩具,逮到什麼就扔什麼。

愛搞怪做鬼臉,怎麼誇張怎麼來,你越制止,他越上臉。

說髒話,博取父母的關注。

覺得父母偏愛兄弟姐妹,為了父母看到自己,有可能欺負兄弟姐妹,或說他們的壞話。

2.愛“點”爸媽做事

沒有得到足夠關愛的孩子,會下意識地地“點”父母為他做事,以此來確認父母是否愛他。偶爾出現一兩次是正常的,如果孩子對父母的要求急劇增加,說明孩子正處於缺愛的邊緣。

示例:

“媽媽,從冰箱裡拿杯飲料來。”

“我要喝優酪乳,現在立即買給我。”

儘管才剛買過衣服不久,他還要求,“週末帶我去買衣服。”

如果如你拒絕,他會發脾氣,甚至用怨毒的眼神盯著你,擺出一副你欠他幾個億的樣子。

3.攻擊性極強

依戀形成不足的孩子,杏仁核(大腦的情緒中心)特別敏感,只要有一點點不尋常的刺激,孩子都會有很大的反應,表現極強攻擊性。這是因為孩子長期處在高壓不安全的環境下,形成了一種高度敏感的防禦系統。

因為他們覺得沒有人保護自己,所以在問題發生時,往往以受害者的身份自居,很害怕承認自己錯誤或缺點

當事情進展不順利或不如意時,他會責怪別人,喜歡小事化大事。比如:

一個兩三歲的小朋友,會因為別人摸了他玩具而朝對方尖叫或推搡,甚至為了宣洩心中的不舒服而滿世界奔跑嚎叫;再大一點,與其他孩子一起打球時,會因為搶不到球而攻擊對方。

4.過於乖巧

孩子感受不到愛,就會想方設法去取悅父母,即便需要強迫自己也無所謂。於是孩子就會表現得非常得乖巧懂事,父母說什麼,他就做什麼,即使遇到困難也不會輕易尋求父母的説明。

因為這樣做並非是出於喜歡,而是想要獲得父母與其他人的關注和認可,最終因為活得太累、學得太苦而崩潰。

為什麼有些孩子前期學習很努力,後面突然不想上學,甚至說“活著沒意思”了呢?因為他一直想討好父母,而父母又沒給到他關注和反饋,感覺人生無望,失去了動力。

5.習慣性自我否定

缺愛的孩子,常常伴隨低自尊、低自信,因為難以接受失敗和被批評,所以會習慣性地否定自己,以為這樣就能築起了一道高牆,保護到自己隨時可能會崩潰的自尊。

如果孩子遇到一點難題,就把“我不行”、“無論如何我也做不到”掛在嘴邊;情緒暴漲時,還生出一些完全否定自己的念頭,諸如“我出生就是一個錯誤”、“我活著就是浪費空氣”,毫無疑問,孩子嚴重缺愛 。

當然啦,沒有完美的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肯定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但是當我們開始覺察,瞭解孩子不安情緒背後的原因,並試著去改變,就是治愈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