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3月21日電 春光明媚,河波粼粼。走進依河而建的獨流印象館,一股濃郁的醋香混合著糕點的甜味撲面而來。
醋、酒、糕點、樂器、泥人……自2024年12月開館以來,位於天津市靜海區獨流鎮的獨流印象館,憑藉當地豐富的非遺技藝和產品,生動展現著河流文明的彙聚與傳承。
獨流鎮因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在此匯成一條河流而得名“獨流”。明清時期,當地漕運興旺,曾為京津要道上的商業名鎮。河水甘甜,也催生了與山西陳醋、鎮江香醋並稱為“中國三大名醋”的獨流老醋。
獨流制醋起源於明嘉靖年間,2021年,獨流老醋釀造技藝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
在鎮上的天立獨流老醋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穀物正在發酵中。公司傳統發酵車間技術培訓小組組長陳明友介紹,釀造師傅們沿用傳統釀造工藝,精選元米、高粱,搭配小麥、大麥、豌豆製成大曲,歷經蒸煮、發酵等14道工序,耗時三年,才釀出這色澤醬紅、酸而回甜的獨特風味。
“以醋產品為中心,展示當地特色農耕文化,並把獨流老醋釀造技藝這一非遺技藝傳承好、保護好。”公司總經理田增閣介紹了企業進駐獨流印象館的初心。
“您嘗嘗,這糕點入口即化,口感香甜、爽滑細膩。”在獨流印象館盧記永興德糕點的攤位前,盧學剛切開一塊綠豆潮糕,熟練地介紹著自家產品。
年近60歲的盧學剛是盧記永興德糕點製作手藝的第五代傳承人。百年前的獨流鎮,商鋪林立、漕運繁忙,往來客商將糕點帶往四方,糕點鋪因此聲名遠揚。
“我們家的產品都是靠著祖傳配方純手工製作。每天下午,來門店的顧客絡繹不絕,就為了這口新鮮熱乎的糕點。”盧學剛自豪地說。
2022年,獨流鎮“永興德”綠豆潮糕製作技藝入選天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如今,盧記永興德以其綠豆潮糕、白皮書點心、桃酥、月餅等品種聞名,已經成為當地人走親訪友必不可少的“社交神器”。
深入館內,一個個色彩鮮豔、形態各異的泥人格外引人注目,史記泥塑製作技藝第五代傳承人史桂豔正在為一尊泥塑上色。
“製作一尊泥塑,從選泥塑形、捏制燒制,再到上色彩塑……每一道工序都嚴格按照傳承下來的技藝,飽含匠心。”史桂艷說,獨流鎮多條河流交匯,帶來了泥塑技藝傳承的獨特地理環境與文化內涵。
如今,史記泥塑製作技藝也成為天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之一。作為新一代代表性傳承人,史桂艷在傳承中不斷尋求創新。她在彩塑創作中加入書法、年畫、花鳥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使泥塑作品充滿傳統韻味。“現在除了我自己參加各類研修班,還帶徒弟,要讓這門珍貴技藝傳承發揚下去。”史桂艷說。
一項項非遺在一代代傳承中,如同日夜流淌的河流,生生不息。獨流印象館負責人李文彬表示,館內展現的非遺技藝,有的因河而生,有的因河而興,“大家守護傳承的不僅是手藝,更是人與河流的共生智慧。”
據瞭解,獨流印象館開館以來已展出各類非遺代表性專案10余項。“我們圍繞河流文化傳承保護利用,做好‘文體活動+旅遊+非遺’文章,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持續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獨流鎮黨委書記辛長書說。
統籌:曹建禮、李鯤
記者:徐思鈺
海報:方金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