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女性朋友向我傾訴了她的煩惱。她的車在首保后只行駛了2000多公里,卻頻繁接到4S店的保養提醒電話,而實際上還未達到5000公里的保養要求。
4S店的工作人員解釋說,保養的標準是3個月或5000公里,以先到者為準。這讓她感到困惑不已。
那麼,到底應該以哪個標準為準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其實,這取決於你的駕駛習慣。
一是如果經常開車,就看里程
對於大多數車主來說,每天都會駕車出行,行駛里程自然較多。在這種情況下,當車輛達到規定的保養里程時(如5000公里、1萬公里等),就應進行保養,時間因素則不是主要考慮的。
二是如果很少開車,就看時間
有些車主可能一個月也開不了幾次車,一年下來行駛的總里程還不到5000公里。這種情況下,顯然不能等到行駛滿5000公里才保養。一般來說,汽車的保養週期為三個月,但如果行駛里程特別少,可以選擇每半年保養一次,當然前提是行駛里程未超過5000公里。
有調查顯示,70%的車主都是根據行駛里程來進行保養的。這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大部分車主購車的目的是為了方便出行。
寫在最後
不同品牌的汽車對於保養的時間和里程有不同的規定。最準確的做法是查閱自己車輛的保養手冊,裡面會有詳細的保養時間和里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