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大概是給早起的人打的最大讚美了。
更有人根據這句話信心滿滿地認為,起得早,活得長,身體好,生活美,簡直是早起即幸福的代名詞。
然而,特別是對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說,光“早起”可不一定能換來長壽,反倒可能帶來一系列健康風險。
是的,大家沒聽錯,早起並不是你以為的那麼簡單。特別是在步入老年之後,早起這一習慣,應該“講究”起來。
那麼,60歲之後,早起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今天,就讓我們來扒一扒早起這個看似無害的習慣,裡面潛藏的“坑”,以及60歲以上的老年人,怎麼才能在早晨醒來後既充滿活力,又避免健康風險。
大家應該都有過這樣的體驗:鬧鐘一響,迅速翻身下床,伸個懶腰,準備開始新的一天。
但這種做法對年紀大的人來說,可不是最好的選擇。
對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說,早晨剛一醒來,體內的血液迴圈還沒完全恢復過來,突然從床上坐起來或者站起來。
容易導致“體位性低血壓”,也就是俗稱的“暈眩症”——一站起來就感覺頭暈、眼前發黑,像是要跌倒一樣。
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很簡單,當人們一夜之間從平躺狀態進入直立狀態時,重力會導致血液向下流動,心臟和大腦的血液供應可能暫時不足,導致血壓驟降。
雖然很多人覺得這隻是個個小問題,但如果一不小心摔倒了,後果可就不堪設想。
所以,早上起床后,尤其是60歲以上的老人,應該慢慢來,先在床上躺一會兒,等身體適應了,再慢慢地坐起來,站起來。
數據表明,約30%的老年人早晨起床時都會經歷這種體位性低血壓的現象。
對他們來說,這種“老毛病”看似不起眼,但積累下來可能引發更多的健康問題,比如摔倒骨折、腦部創傷等。
所以,如果總是覺得早上起床頭暈腦脹,不妨去測測自己的血壓,看看有沒有問題。
早上一起床,很多人習慣性地喝上一杯熱水,感覺從內而外地溫暖。
但對於一些60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說,這種“熱水清晨”的做法,有時候會帶來不小的麻煩。
年紀大了,胃腸道的功能逐漸減弱,消化吸收的能力也差了不少。
早上起床后,空腹一杯熱水,容易對胃黏膜造成不適,甚至可能引發胃部的不適反應。
研究顯示,胃酸分泌會隨著年紀增大而減少,早上空腹喝熱水反而可能使胃部的酸鹼環境失衡,誘發胃痛、胃脹甚至胃潰瘍等問題。
而且,尤其是對那些有胃病史的老年人,空腹喝熱水可能讓胃黏膜受到刺激,出現疼痛感。
因此,60歲以上的老人,最好不要急著空腹喝熱水。
可以先喝一些溫開水,等待胃部緩和一下,再吃點食物,給胃提供一個適當的環境,避免傷害胃壁。
如果真心想在早晨喝水,還可以選擇一些溫和的飲品,例如加點蜂蜜的溫水,或者一些溫熱的中藥茶,既不會刺激胃腸,又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老年人習慣一大早就跑去晨跑,想通過晨跑來保持身體健康,尤其在冬天,氣溫低,空氣清新,正是個跑步的好時機。
但其實,這種急於早晨就開始劇烈運動的做法,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帶來健康隱患。
年紀大了,人的關節、骨骼等組織的韌性會逐漸下降,早上剛醒來時,身體的各項機能並未完全“熱身”,如果突然進行高強度的運動,極容易造成關節損傷、肌肉拉傷等問題。
尤其是在天氣寒冷的情況下,血液流動較慢,肌肉和關節的活動性差,再加上沒有熱身,運動時的風險就更大。
統計數據顯示,60歲以上的老人,晨跑或晨鍛煉時受傷的幾率比年輕人要高出三倍。
即便如此,不少老人依然忽視了這個問題,導致了運動過度或者運動損傷。
因此,對於60歲以上的人來說,早晨運動最好從低強度的散步開始,等身體適應了,再逐漸增加運動量。
如果實在想跑步,也最好先做做拉伸、活動活動關節,逐漸提高運動強度,而不是一覺醒來就直接“飛奔”。
早晨的“黃金時間”是大家都聽說過的,但很多人不知道,身體的“黃金時段”並不只是用來忙碌工作的。
對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說,早晨起床后,肝臟正是排毒的關鍵時期。
此時如果習慣性地忙著吃東西、喝水,或者開始工作,容易打亂肝臟的“排毒節奏”,影響肝臟的代謝功能,甚至加重肝臟的負擔。
肝臟的排毒時間一般是在淩晨1點到3點左右,而在早晨醒來時,肝臟處於一個相對“空閒”的狀態,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調節自身的代謝。
這個時候如果不合理進食,或者立即開始過於劇烈的活動,肝臟就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容易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
一些專家指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早晨醒來后可以適當延緩進食,給肝臟一定的時間去完成排毒工作,避免在早晨過度勞累或吃東西過快。
此時,可以選擇一些易消化的早餐,或者中午再進餐,避免對肝臟造成不必要的負擔。
既然早起能帶來這麼多潛在的健康隱患,那麼,早起的習慣究竟是不是延長壽命的關鍵呢?這一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燕嫱.從意義療法與心流體驗探索名老中醫健康長壽之道,中華中醫藥雜誌,202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