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花200萬美元抗衰,矽谷富豪想活到25世紀
更新于:2025-04-02 12:18:57

 

“美國換血富豪”“姨化吸血鬼”“抗衰小白鼠”,布萊恩·詹森以這些標籤為人所知。對於探索永生,他有著自己的執著。

作為普通人,我們至少可以從他的探索中汲取一些樸素的啟示: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堅持鍛煉、適當社交——畢竟,在人類尋得永生真相之前,這依然是最有效的長壽秘訣。

一個年近五十的中年男子,隨著時間流逝,身體卻越來越年輕,容貌和生理機能逐漸回春,衰老的速度不斷放緩,直到突破人類壽命的上限。

這不是好萊塢電影《本傑明·巴頓奇事》裡返老還童的故事,而是美國富豪布萊恩·詹森正在努力實現的未來。

從秦始皇到牛頓,從煉金術士到矽谷精英,自人類文明誕生以來,向來不乏狂熱的永生追求者,但鮮少有人像布萊恩這樣高調。他不僅每年花費200多萬美元抗衰,精確執行上千項干預手段,更宣稱要“讓美國再次健康”,讓21世紀的我們成為“第一代不死之人”。

許多人是通過那些略帶驚悚的新聞標題和短視頻認識布萊恩的:“追求長生不老的億萬富翁”“和兒子換血的吸血鬼”“轉基因人類”“抗衰小白鼠”……

網飛(Netflix)的最新紀錄片《長生不死:矽谷富豪的逆齡人生》(Don't Die: The Man 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則揭示了布萊恩在“人設”之外更為複雜的面向。紀錄片上線之際,我們通過視頻採訪了布萊恩,請他聊了聊他對永生的想像,以及他為“長生不死”所付出的努力。

《長生不死:矽谷富豪的逆齡人生》海報。(圖/Netflix)

螢幕那端的布萊恩,穿著印有“Don't Die”字樣的黑色T恤。這件衣服在他的官網上售價140美元,傳達了他最新提出的“時代精神”——“別死,21世紀最大的美德。”布萊恩的皮膚格外白皙,這得益於嚴格的防曬手段和一系列醫美專案。大多數時候,他看起來面無表情,神情僵硬,只有在開口的瞬間,嘴角會機械上揚至某個特定角度。說實話,隔著螢幕,確實有些難以分辨他與AI虛擬人的區別。

面對提問,他的回答流暢而精準,顯然,他已形成一套極其完善、自圓其說的抗衰哲學。從“藍圖方案”到“Don't Die運動”,健康成了他的新信仰,演算法則是他恪守的新聖經。問題在於,在這個他創造的新世界里,誰將成為新的上帝?

布萊恩經常穿著寫著“Don’t Die”字樣的T恤出席活動。(圖/bryanjohnson.com)

返老還童第一步,

解僱“夜晚的自己”

20:30,不少人還在通勤路上或者在工位加班時,布萊恩已經躺在位於加州威尼斯海灘邊的別墅的臥室里。睡眠,是他生活中的頭等大事,也是他一天的起點。

次日5:00左右,他會從睡眠中自然醒來。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是用10000流明的仿日光燈照射眼睛3~4分鐘,説明身體快速清醒。緊接著,他會測試耳溫、脂肪、肌肉、水分比例、體重、動脈僵硬度,再塗上生髮精油,戴上裝有312個鐳射二極體的生髮帽。

5分鐘的冥想練習後,布萊恩會喝下一杯混合了幾十種補劑的“綠巨人”飲品,然後進行60~90分鐘的高強度鍛煉,完成35項循環訓練。

布萊恩戴著監測大腦活動的頭盔。(圖/bryanjohnson.com)

6:45,布萊恩吃下第一餐:一碗包含蛋白粉、坚果和橄榄油的健康奶昔。隨餐服用的還有幾十種藥丸。其餘兩餐也以蔬菜和漿果為主,完全遵循純素飲食。最後一餐在11:00結束,16:00后,他就不再攝入任何液體。

剩下的時間被分配給工作和100多項“黑科技”治療手段:紅光療法、高壓氧艙療法、聚焦衝擊波療法……工作期間,布萊恩也嚴格遵守“每30分鐘輕度運動5分鐘”的規律,在坐姿和站姿間切換。

以上便是布萊恩2025年的最新抗衰作息日程,日復一日,雷打不動。

布萊恩每日攝入的補劑。(圖/《長生不死:矽谷富豪的逆齡人生》)

過去4年,布萊恩嚴格執行“藍圖方案”(Blueprint Protocol)。根據其醫療團隊的說法,他是如今“世界上最健康的人”之一:48歲的他擁有37歲的心臟,心血管能力在18歲人群中排到前1.5%,50多項生物指標達到完美狀態,衰老速度顯著減緩至0.48。這意味著,他的生日週期從一年一次變成兩年一次。

回顧布萊恩的過往經歷,我們能看到一種熟悉的“覺醒敘事”:1977年,他出生於美國猶他州一個虔誠的摩門教家庭,童年生活並不富裕,從小吃高糖麥片和罐頭食品長大。這種“典型的80年代美國飲食”在他創業後進一步影響了他的健康。

2007年,布萊恩創立了在線支付公司Braintree,該公司在短短5年內迅速崛起。儘管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但長期的高壓工作、睡眠不足、暴飲暴食,以及與家人在宗教問題上的分歧,讓布萊恩身心俱疲,一度抑鬱到想自殺。

“當時唯一能安慰我的念頭,就是和惡魔做交易,讓自己不復存在。我不想要來世和現世,也不想要所謂意識。”在紀錄片中,布萊恩如此回憶那段艱難的時光。

創業時期的布萊恩。(圖/news.uchicago.edu)

終於,他厭倦了失去對身體的掌控,覺得“大腦的判斷不值得信賴”。於是,他決定“殺死”意識,徹底“重塑”自我。

重塑的第一步,就是解僱“夜晚的自己”——那個容易衝動、情緒性進食的布萊恩。他制定了一條規則:17:00后,哪怕是饑餓感作祟,甚至在某些特殊場合,都不允許進食。他不再吃大腦想吃的食物,而是聽從肝臟和心臟的安排。

同一時期,布萊恩以8億美元的價格將公司賣給PayPal,並與從小信仰的摩門教斷絕聯繫。

藍圖方案是布萊恩進一步剔除大腦主觀意識的實驗。他把身體想像為“計算機程式”,將主導權交給演算法。他雇傭了30名醫療科研人員,對1000多篇與健康和延長壽命相關的學術研究論文進行分析,制定出一套高度精細、以數據為導向的干預手段,企圖減緩衰老,並最終逆轉衰老過程。

其中一些做法看起來未必如想像中科學,比如把每日攝入的完美能量定為1977卡路里——即布萊恩出生的年份。7個月後,布萊恩的表冠遺傳年齡逆轉了5.1歲,刷新了世界紀錄。

創業時期和現在的布萊恩的對照圖。(圖/bryanjohnson.com)

我們會是第一代長生不老的人類嗎?

採訪期間,布萊恩再次說起藍圖方案的起點——那個他曾在無數場合談到的思想實驗。

“我想像,當2500年的人回望歷史,他們會說:‘讓我們看看這些生活在2025年的人做了什麼,才讓人類得以繼續繁榮發展。’”思考之後,布萊恩得出的結論是:未來的人會認為,在2025年,人類意識到死亡不再是不可避免的事,這是人類物種邁入全新存在方式的轉捩點。

我們能否成為第一代不死之人?布萊恩確信,自己是解決這一終極之問的關鍵人物,就像500多年前的麥哲倫一樣——他相信自己窺探到未來的縫隙,將在未知的海洋中開闢一條全新航線。

“這將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革命——當死亡不再是必然,我們的一切決策都將徹底改變。”他接著解釋道,永生聽起來或許遙不可及,但假如你告訴1870年的人,有一種人眼看不見的東西叫“細菌”,它們會引發感染、導致死亡,當時的人同樣會覺得是天方夜譚。

布萊恩在個人網站公佈了自己所試驗的各種干預手段的實施效果。(圖/bryanjohnson.com)

矽谷富豪對抗衰老和永生的癡迷,早已不是新鮮事。

2013年,谷歌聯合創始人拉裡·佩奇就以7億美元創立Calico生物科技公司,試圖通過基因工程等技術延緩甚至逆轉衰老過程。馬克·紮克伯格、傑夫·貝佐斯和“ChatGPT之父”山姆·阿爾特曼等多位科技巨頭也先後佈局抗衰版圖。PayPal聯合創始人彼得·蒂爾更是以身入局,多次嘗試“血漿療法”,還預定了身後人體冷凍服務。

看起來,布萊恩的“返老還童”計劃也只是其中更“極致”的一次探索。

至於和以往的抗衰先鋒的區別,布萊恩是唯一公開大量個人健康數據的人——從血液指標、運動表現、睡眠品質,再到各生物標誌物的變化,甚至包括夜間勃起次數和3萬多張腸道影像,事無巨細,每日更新。正如他所言,他可能是“人類歷史上被測量最多的人”。

布萊恩公開的個人生物標誌物數據。(圖/bryanjohnson.com)

“人們的第一反應是,像我這樣生活一定很痛苦。他們會說:‘這樣活著還有什麼樂趣?’可對我來說,這反而是一種解放。”在布萊恩看來,人們常常誤以為自毀行為會帶來快樂,他們想像喝酒、抽煙、吃垃圾食品是快樂源泉,但真正的快樂來自健康。“現在我都不用去克制吃霜淇淋和漢堡的慾望,只要想到吃完會胃痛、睡不好,第二天有多不舒服,我就壓根不想碰它們。”

藍圖方案也讓布萊恩擺脫了“無謂的決策負擔”。此前,他的每一天都充滿瑣碎的選擇時刻——這頓吃什麼、該做這件事還是那件事,完全取決於當下的感覺。如今,他擁有更多時間去思考他認為更重要的事,“事實上,我從未像現在這樣感到快樂、穩定、自由和平靜”。

換血漿、嘗新藥、基因強化,

“抗衰小白鼠”的瘋狂嘗試

如果只是止步於個人健康管理,布萊恩的做法也許不會引發如此多爭議。

2023年4月,布萊恩與17歲的兒子以及70歲的父親共同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多代血漿置換”。簡單來說,就是兩位兒子把自己年輕的血漿捐給了父親——兒子捐給布萊恩,布萊恩捐給老父親。這種療法在小鼠實驗中顯示了一定的逆轉衰老效果,但尚未在人類身上得到科學驗證,且可能伴隨感染、過敏風險。

消息一經發佈,布萊恩再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有人將他比作“吸血鬼”,指責他“拿兒子當血包”。

布萊恩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三代換血漿”經歷,左為他兒子塔爾馬奇。(圖/bryanjohnson.com)

對此,布萊恩解釋道,他這麼做,是因為他父親某天發現自己正在喪失認知能力,這讓他十分擔憂。當時,布萊恩的團隊正在研究血漿療法,一些初步研究表明,它可能對治療阿爾茲海默病有效。於是,他提議捐獻自己的一升血漿給父親。他的兒子塔爾馬奇得知此事後,主動表示願意參與。

接下來的6個月里,他們完成了6次血漿置換。布萊恩表示,他父親的衰老速度從 71 歲降低到 46 歲,但血漿療法在他身上的效果未達預期。儘管如此,他仍將其視作“為摯愛的親人做出的壯舉”,一場增進祖孫三代親密關係的“親子活動”。

而就在今年1月,布萊恩又宣佈將每兩周接受一次全血漿置換(TPE)。這大致可以理解為把自己的血在體外過濾一遍,去除毒素、廢棄物、致病物質等,再輸回體內。

布萊恩也沒有錯過近年來備受矚目的基因療法。2023 年 9 月,他前往位於宏都拉斯羅阿坦島的普羅斯佩拉經濟特區,接受了由Minicircle公司提供的卵泡抑素(follistatin)基因療法,治療費用為25000美元(約合人民幣18萬元)——全部通過加密貨幣支付。

布萊恩接受卵泡抑素基因療法。(圖/《長生不死:矽谷富豪的逆齡人生》)

這項療法的原理是:將卵泡抑素的基因片段注射進人體的脂肪細胞內,從而增加肌肉品質和力量,實現降低生理年齡的目標。

Minicircle是一家在美國特拉華州註冊的初創公司,Open AI創始人山姆·阿爾特曼是投資人之一。因為針對健康人群的基因強化療法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監管下難以推行,Minicircle將目光轉向了“法外之地”普羅斯佩拉。

普羅斯佩拉以靈活寬鬆的法律法規著稱,吸引了大批生物技術的創業者和擁躉,成為幹細胞療法、克隆技術、人類賽柏格等前沿科技的實驗場。在這裡,各種新興療法只需不到半年就能進入臨床實踐,因此也引發了關於倫理和安全性的爭議。

Minicircle的官網顯示,卵泡抑素基因療法已完成I期臨床試驗,共有44名受試者參與。一般而言,新療法上市前需完成三個階段的臨床試驗,I期試驗的目的是評估藥物在健康人群身上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Minicircle公佈卵泡抑素基因療法實施3個月後的效果。(圖/Minicircle官網)

不過,牛津大學生物醫學博士、衰老和長壽學會成員夢妮指出,我們需要認識到,現代醫學“提出假設,展開隨機對照試驗,得出結論”的科研邏輯在抗衰領域可能無法成立,因為抗衰試驗的臨床終點難以設定。理論上說,想證明某種對壽命干預手段的效果,試驗時間需要以一生來計算,而且也很難在過程中保證對照組的一致性。

正如斯坦福大學醫學博士彼得·阿提亞在《超越百歲》一書中提到的,相比於“醫學2.0”階段,“醫學3.0”的一大轉變與我們對待風險的態度有關,我們需要誠實地評估和接受風險,其中也包括什麼都不做的風險。

兩千多年前,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提出“首先,不要傷害”(first, do no harm)的理念,一直被奉為現代醫學的行醫準則。在沒有明確病症的情況下,醫生為避免潛在風險,通常不會輕易用藥。

而夢妮在抗衰圈接觸到的人,往往對風險的接受度更高。只要沒有證據證明某種療法有害,同時又可能有效,他們就願意一試。

希波克拉底提出“首先,不要傷害”理念。(圖/theenglishfarm.com)

在她看來,抗衰圈的興起與其他傳統科研領域不同。大量參與者和資金來自政府外的虛擬貨幣和人工智慧行業,這固然帶來了很多跨界合作的機會,但也會導致一部分從業者以做IT產品的心態研究長壽,講究效率、崇尚數據、快速反覆運算,“有新想法出來就先試,實在不行再撤”。

這種邏輯之所以能成立,是基於對身體各器官全方面、持續不斷的檢測。布萊恩告訴我們,今年,他停用了被認為最有潛力的抗衰藥物雷帕黴素,因為醫療團隊監測到了軟組織感染、血糖升高等副作用。而這樣的即時檢測,對普通人而言,缺乏複製的可能性。

就像布萊恩自己所說,他是一隻自願參與實驗,並且恰好經濟上負擔得起的“小白鼠”。

夢妮認為,雖然布萊恩的很多做法從醫學角度來看都沒有用,但他願意把身體指標和數據公開分享,或許也能給抗衰研究提供一些方向。不過,她也補充道,過於頻繁的侵入性檢測可能對身體造成損傷、加重焦慮,導致過度治療。人體自身有調節功能,短期內出現異常數值並不必然意味著患病,關鍵在於整體的健康趨勢和長期平衡。

韓國科幻電影《徐福》圍繞著一個名為“徐福”的永生人展開。(圖/《徐福》)

“你願意活到明天嗎?”

關注抗衰領域的網友也許已經注意到,布萊恩不僅入駐了小紅書,還在去年12月來到中國重慶、成都、上海三座城市,宣傳藍圖方案和Don't Die(別死)運動——他在2023年底提出的新概念。

布萊恩入駐中國社交媒體。(圖/小紅書@Bryan Johnson)

“我相信每個人都希望活到明天。”布萊恩說,如果你問別人想不想活到80歲、90歲或者長生不老,他們可能會拒絕,因為這個問題會讓人類大腦當機。但如果問“想不想活到明天”,所有人都會說“想”。實際上,活到明天和永遠活下去的願景本質上是一致的。“Don't Die,是21世紀最大的美德。戰勝死亡,則是人類最偉大的成就。”

以Don't Die為核心,布萊恩正在構建某種“長壽信仰體系”,而他本人對此也毫不避諱——他在X上呼籲:“親愛的全人類,我正在建立一種宗教。Don't Die正成為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意識形態,它將拯救人類,並引領我們進入比想像中更壯觀的未來。這一進程勢不可擋,唯一的問題是:你要現在加入還是等到被時代拋棄?”

具體來說,布萊恩正通過組織各類社群活動吸引“信徒”:從散步、登山到圓桌討論、高端宴會。來中國之前,他已經在美國三藩市和新加坡舉辦過“Don't Die”峰會,還上線了集社交互動、健康記錄為一體的Don't Die App,邀請人們參加比賽,爭奪“最慢的衰老速度”。獲得Don't Die App的“護照”,就如同拿到了能登上諾亞方舟的船票。

首張Don’t Die護照由布萊恩本人領取。(圖/bryanjohnson.com)

此外,布萊恩還計劃把藍圖方案的養生產品賣到世界各地。2023年,他推出第一款產品——構成他15%日常飲食的特級初榨橄欖油,每瓶750ml,售價約300美元。其他暢銷品包括:囊括5種補劑的基礎套餐,1700美元;布萊恩本人使用的“長壽套餐”,3000美元。

布萊恩時常說起,他21歲在厄瓜多傳教時,因為目睹身處極端貧困中的人們,決心要花一生去改善人類的未來。但現實是,絕大多數厄瓜多人無法負擔每月3000美元的長壽套餐。如果延長壽命的生物技術只屬於少數人,這是否會加劇全球範圍內的不公平?

《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曾在關於“21世紀新的不平等”的演講中指出,新技術將賦予人們前所未有的能力,使得富人和窮人之間產生生物學意義上的鴻溝:富有的精英能夠改造自身或者他們的後代,成為生理和心理能力都更為高等的“超人”。人類此前的社會經濟階層系統,可能會演變為生物階層系統。

其他質疑者則認為,布萊恩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吸引眼球,以便更好地賣貨。夢妮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布萊恩如何行銷自己:他在社交媒體上宣稱自己是第一批“基因強化人類”時,其實只完成了第一針“皮試”——將卵泡抑素基因注射到脂肪里,第二針確保安全后才開始往肌肉里打。“這樣做當然無可厚非,但如果不是專業人士,可能很難察覺他的宣傳話術和實際情況之間的斷層。”

布萊恩推銷的橄欖油產品。(圖/bryanjohnson.com)

當然,將布萊恩的動機單純歸結為賣貨並不公平,他對探索永生的執著毋庸置疑。而且,相比於商人、企業家,他似乎更享受如今自己作為“傳道者”的新身份。

在最近發佈的一期視頻中,布萊恩邀請美國網紅拳擊手洛根·保羅等嘉賓參加了一場“Don't Die儀式”,向他們拋出5個思想實驗的題目:如果一套演算法能幫你達到人類史上最健康的身心狀態,你願意讓它接管你的身體嗎?2500年的人會如何談論我們?人類真能預測未來將發生什麼嗎?……

布萊恩就像一位參透奧秘的智者,微笑著聆聽在座各位“不成熟的發言”,再循循善誘地引導他們進入Don't Die 的信仰世界。

考慮到布萊恩對思想實驗的熱衷,我們也為他準備了一道選擇題:按下紅色按鈕,他就能獲得永生;按下藍色按鈕,全人類的預期壽命將延長20年。

“藍色。”布萊恩沒有思考太久,“因為在這20年裡,人類會找到如何再活20年的方法。”

布萊恩有著對探索永生的執著。(圖/bryanjohnson.com)

是否相信布萊恩的答案,每個人自有判斷,而他本人也並不在乎2025年的我們如何評價他。“美國換血富豪”“姨化吸血鬼”“抗衰小白鼠”,這些標籤他一概接受,甚至還開玩笑說,如果哪天自己被車撞死,或者吃保健品時不小心噎死,那可能將成為全網最津津樂道的笑話。

布萊恩關心的,是自己能否得到25世紀的人類的認可。

無論如何,作為普通人,我們至少可以從他的探索中汲取一些樸素的啟示: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堅持鍛煉、適當社交——畢竟,在人類尋得永生真相之前,這依然是最有效的長壽秘訣。

編輯  桃子醬

校對  遇見

運營  馬社力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