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核心理念,抓好融合教育 為孤獨症兒童建立支持體系
更新于:2025-04-01 23:59:56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

  作者:李櫻暉(北京市學習科學學會研究員)

  孤獨症兒童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內容。根據最近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我國學齡兒童的孤獨症發病率為0.7%‌,全球範圍內的孤獨症患病率估計在1%左右,而美國的發病率則高達2.8%。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孤獨症兒童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有關部門多措並舉推動其取得明顯成效。其中,融合教育、資源教室成為高頻詞。而如何著力擴大孤獨症兒童融入學校和社會的機會、提升孤獨症兒童教育品質、健全孤獨症兒童教育保障機制,是搞好融合教育的關鍵。筆者認為,以下基礎工作至關重要。

  明確融合教育核心理念

  所謂融合是指孤獨症學生完全被整合入提供特殊支援的常規教育中,以使他們在常規教育中形成融入社會的基本能力。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包括:以學生需求為核心,制定個人化教育計劃,涵蓋必要的支援服務和教學調適。

  孤獨症學生需要各種特殊的支持和服務,這些支援、服務和調適,應基於孤獨症學生人群的數據分析,要精準匹配學生的實際需求,促進他們在學校的學習與適應能力,提高整體學業和綜合表現。

  支援服務包括課堂支持和課外支援。課堂支持涵蓋有聲書、輔助圖例、優先座位安排等,以優化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課外支援則包括資源教室、專項輔導、心理支援等,幫助學生在課外環境中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

  教學調適是根據學生的個體水平進行靈活調整,避免以標準化成績作為唯一衡量標準。通過關注學生的特性和優勢,識別對其發展至關重要的因素,進而制定個人化的教學調整方案,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學校環境中接受最適合自己的教育,使孤獨症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最大化發展。

  構建完善的支持體系

  在制定個人化教育計劃時,需要建立完善的團隊支持體系,確保各方協同合作。對於每位擁有個人化教育計劃的學生,應由一名資源教師作為案例負責人,統籌溝通與協調。整個計劃的制定應由資源教師、任課教師、行為分析師、心理教師以及其他相關專業人員(如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共同分析與制定,以確保方案全面、科學,切實滿足學生的需求。

  在制定個人化教育計劃時,應基於學生的各項評估結果,包括學科水準、行為習慣和心理健康情況等,制定符合其需求的目標和支援措施。資源教師負責觀察並收集學生的數據,與其他專業人員共同討論和制定計劃。個人化教育計劃應獲得所有相關人員及學生家長的認同與支援,以確保實施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在實施個人化教育計劃時,資源教師和資源教室不僅是學生的支援網站,更是多方協作的樞紐。資源教室在不同情況下發揮不同作用:當學生需要額外輔導時,它是提供學業支援的加油站;當學生出現行為問題需要短暫調整時,它是幫助他們平復情緒的休息站;當個人化教育計劃需要協調時,資源教師充當橋樑,與任課教師及其他專業人員保持溝通,確保計劃順利執行。資源教室不僅由教師和助教組成,更是一個緊密協作的團隊,致力於為學生提供全面、持續的支援。

  加強家校與社區聯動

  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不僅是學校的責任,更需要家長、社區乃至整個社會共同參與。學校應幫助家長理解,個人化教育計劃的目標並非使孩子特殊化或邊緣化,而是為了更好地支持他們融入集體、發揮自身潛能。

  在建立檔案、全面評估、制定計劃和實施監督的過程中,家長的積极參與至關重要。必要時應引入社會專業人士的支援,並整合社會資源,以確保學生獲得最全面、最適合的説明。對於處於過渡期的學生,包括轉學或即將完成學業的學生,學校應建立完善的轉介體系,以幫助他們順利適應下一階段的學習和生活。對於轉學的學生,學校需確保個人化教育計劃的調整和交接,確保其當前的支援措施符合最新需求。對於即將畢業的學生,學校應積極引入社會資源,幫助他們了解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並在必要時提供相關培訓,如就業指導、職業技能培訓和適應性訓練,確保學生能夠順利過渡到新的環境。

  融合教育是中國教育發展中面臨的新問題,搞好融合教育必須明確核心理念,建立完善體系,形成家校與社會的互動,才能紮實推進孤獨症兒童教育高質量發展。

  《光明日報》(2025年04月01日 15版)

[ 責編:王蕾 ]
交通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教育
2025-03-26 13:43:15
多彩課間趣味十足
多彩課間趣味十足
2025-03-26 15:10:50
強化高校就業教育
強化高校就業教育
2025-03-28 20: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