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燎原“村跑”
更新于:2025-04-01 21:53:16

  常熟村跑在辦賽中注重將促消費融入其中,通過搭建特色市集、非遺體驗專區等,讓選手們在參賽之餘能游“村景”、逛“村集”、品“村宴”,再通過他們手中的手機裂變式傳播,吸引更多人關注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朱程

  田間小路變為跑步賽道,土特產變身大獎盃,村民化身參賽者、志願者……在江蘇省常熟市,一場場村跑不僅成為深受群眾歡迎的“民心活動”,更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近年,當地立足地方發展所需、百姓所盼,堅持農文體商旅融合辦賽理念,持續“跑”出全民健身新路徑,凝聚發展精氣神,釋放消費新潛力。

  如今,“小而美”的村跑已成為常熟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持續破圈傳播,吸引越來越多人參與。

2025 常熟村跑海虞 MAX Tech 新港產業園站開跑(2025年3月1日攝)   朱程攝 / 本刊

  村道變賽道 禮“新”情更重

  2月22日,星期六,常熟村跑2025首站在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碧溪街道)舉行。

  人群中既有“老常熟”、也有新市民,既有職業運動員,更有業餘愛好者。當發令槍響,800位選手魚貫而出,跑過田園、跑過河流、跑過園區,共同用腳步感受城鄉融合發展的脈搏。而不遠處,一組低空飛行體驗券正在靜候獲勝者。

  最終,寶媽馬蘭雲一馬當先,奪得女子組第一名,也因此獲得一次乘坐直升機低空飛越常熟的機會。“開跑前就聽說經開區在發展低空經濟,設置的獎品很特別。我這次是為女兒而戰,很高興能幫她圓了飛行夢。”馬蘭雲說。

  從過去向獲勝選手頒發農產品,到如今推出飛行體驗券,獎品變身折射常熟村跑的不斷成長。

  2023年,常熟市融媒體中心主任陸清等人來到常熟李袁村,美麗的村容村貌讓他心生“讓大家都來走一走,看一看”的念頭。

  常熟村跑應運而生。兩年多來,在常熟市融媒體中心、市農業農村局、市交通運輸局等單位共同努力下,一座座寶藏村被挖掘出爐,一條條景觀道成為近悅遠來的目的地。

  “常熟是蘇南模式的發祥地之一,不少村子發展迅速、經濟發達,因此我們的村跑並不一味強調‘鄉土氣’,而是堅持同地方發展實際相結合,既把村跑打造成群眾喜聞樂見的綜合性活動,更讓村跑成為常熟各村展示自我的大舞臺。”陸清說。

  在滸西村,選手們沿著長江岸線一路向前,既能感受當地人水共生的美麗畫卷,也有機會獲得在當地酒店欣賞長江落日壯美景象的體驗券。在碧溪專場,當地將上鷂燈、紅木雕刻、碧溪土布等非遺體驗券融入村跑,讓參賽者健身之餘,享受文化盛宴……

  截至2024年底,常熟村跑已舉辦25場,共吸引2萬人次參與。今年,新的村跑賽事正在籌備中。

  賽場成檢驗場 比出發展精氣神

  2024年7月6日的這場村跑有點特殊。它的賽道沒有設在村道,而是搬上新建成的青墩塘高架;既是一場群眾健身活動,更是這條快速路的通車典禮。850位選手用自己的腳步,在奔跑中為這項民生工程剪綵。

  將賽跑與城市重要工作結合的背後,是常熟對村跑定位的深度思考。

  “經過2年多實踐,常熟村跑品牌效應日漸形成,我們希望圍繞政府工作推出‘開工跑’‘開園跑’等‘定製版’村跑,把舞臺還給老百姓,讓老百姓‘用腳’對政府工作投票。”常熟市融媒體中心副主任祁曉霞說。

  常熟擁有蘇州市最大的自然村莊體量。近年,當地回應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大力推進“Mii Chimura”,累計已有82%的村完成“美麗建設”。一大批“靚起來”“美起來”“富起來”的鄉村,紛紛探尋從“外在美”向“內在美”的轉變。

  “一個村能辦村跑,說明村容、村貌、村風經得住檢驗,本村村民自豪,其他村看了也會不服輸。”海虞鎮黨委副書記竇明春說,去年該鎮一共舉辦3場村跑,效果不俗,許多沒辦村跑的村子看到後,也鼓勵村民常態化做好宅前屋后清潔,準備申報辦賽。

  不單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熱情,村跑還在潛移默化中推進移風易俗。

  常熟東部的溪南村靠近城鎮中心,外來人口多,老年人口多,交通事故也較多。如何讓新老常熟人提升交通安全意識,一場村跑啟發了當地。他們通過將常熟市青少年安全交通宣教基地融入村跑路線,一批參賽選手賽后紛紛前來參觀學習。

  “愛跑的多是年輕人,他們關注健康生活,樂於嘗鮮分享。去年村跑后,基地一下吸引近5000人,看到城裡人如此關注,村民們也紛紛加入,近年我們村交通事故發生率逐年下降,事故死亡率為0。”溪南村黨委書記施仲輝說。

  以跑促轉、由點及面,村跑的帶動作用日益顯現。截至2024年底,常熟建成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14個,人居環境治理“一戶四照”等案例獲蘇州市肯定。

  健身促發展 小村跑孕育大潛能

  當記者來到銅官山村時,無錫杜藝科技農業發展公司董事長吳岳平正忙著清理魚塘、打造景觀,為春暖花開之際的鄉村旅遊旺季做好準備。“銅官山村連續兩年辦村跑,打出了名氣,我在這裡做個‘新農人’,為當地新農村建設出份力。”吳岳平說。

  作為群眾性體育專案,常熟村跑自誕生之日起,堅持吸引老百姓參與。無論是把報名費用設置為10元,還是賽程控制在10公里內,一系列接地氣的設計,讓村跑每場500到800人的名額幾乎“秒空”,不少跑友更會拖家帶口來“蹭跑”。

  把人流變為鄉村發展的常態化動能,“推動農文體商旅融合發展”是常熟努力的方向。

  記者採訪發現,常熟村跑在辦賽中注重將促消費融入其中,通過搭建特色市集、非遺體驗專區等,讓選手們在參賽之餘能游“村景”、逛“村集”、品“村宴”,再通過他們手中的手機裂變式傳播,吸引更多人關注。

  “近年從上到下的一系列政策,激發了鄉村旅遊市場潛力,‘體育+文旅’的融合業態,更是備受老百姓歡迎。”銅官山村黨委書記程剛說,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村裡不僅建起民宿、研學基地,不斷豐富鄉村旅遊業態,還在村跑后舉辦農耕體育大賽,探索打造新消費場景,加深遊客體驗。

  不單創新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一個個村跑完賽包也成為撬動消費的放大器。常熟村跑在組織完賽包時,成本控制在20元左右,各村可根據自身特色自由發揮。不少村子拿出貼合農時的試用裝、體驗券,讓村跑帶來的熱度拉長延展,給鄉村持續引流。“這些對村子可謂花小錢辦大事。”李袁村黨委書記袁新春說。

  選手能跑步健身,村莊能宣傳推廣,老百姓能從中獲益,小小村跑帶來的共贏潛力日益顯著。常熟並未止步——未來如何讓出圈的村跑跑得長遠,跑出特色,跑進人心,常熟正在想,也正在做。

殯葬行業的年輕人
殯葬行業的年輕人
2025-04-05 23: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