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行车史:奢侈品
更新于:31-0-0 0:0:0

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自行车仍是一种奢侈品。

家里有老人的朋友,一定听过“三转一响”。 所谓“三转一响”,说的就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以及收音机。 从“三转一响”的排位里我们就能看到,自行车是首屈一指的奢侈品。 当时的人们在讨论“飞鸽”、“永久”自行车时,就像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万元户讨论“捷达”、“桑塔纳”。

由于计划经济的限制,所以当时想要购买一辆自行车必须要有自行车票。 对于那些即将迈入婚姻殿堂的年轻人来说,自行车票真可谓一票难求。 然而,作为“三大件”之一,自行车是岳丈大人的硬性规定,所以小青年们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淘到车票。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自行车行业也随之发生了剧变。 不但自行车的数量暴增,品牌也不止局限于“飞鸽”、“永久”、“凤凰”,市面上出现了形形色色品牌的自行车,让老百姓挑花了眼。 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北京自行车数量最多的时期,据统计,1995年全市总共有八百多万辆自行车,不仅是全国之首,更是世界之最。

北京第一家自行车厂,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朝阳门外大街关东店的自行车厂,后来改名为“北京自行车一厂”。 从这家自行车厂生产出来的自行车,是“火炬牌”。 到了后来,北京市轻工业局将该厂生产的“火炬牌”改名为“燕牌”。 遗憾的是,“燕牌”自行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停产了,所以我们现在已很难再看到该品牌的自行车了。

或许对于一些老北京的人来说,“燕牌”自行车仍是他们记忆中的一部分。

如何挑选和使用骑行头盔
如何挑选和使用骑行头盔
2025-04-19 20: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