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科學報
開啟科教融合新篇章
國科大前沿交叉科學學院舉行首屆學生開學典禮
■本報見習記者 趙宇彤
“你們是中國科學院科教融合3.0時代里的‘黃埔一期’,責任重大。”在3月28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前沿交叉科學學院的首屆學生開學典禮上,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國科大黨委書記、校長周琪發表致辭,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秘書長孫曉明,院人事局及院屬相關單位負責人,國科大校領導和導師代表出席典禮。
作為國科大“新成員”,前沿交叉科學學院整合校內外優質教學和科研資源,首批招收來自69個學科專業的368名在讀博士生,聚焦科技前沿,實施超常規培養,培養新時代交叉融合的複合型、創新型高層次人才。
“國科大成立前沿交叉科學學院是中國科學院科教融合新篇章中的重要內容。”孫曉明指出,前沿交叉科學學院的人才培養應面向科技前沿,滿足破解關鍵核心技術、培育新興產業等國家戰略需求。
以“破”為立
“這註定是國科大歷史上一個極不平凡的開學典禮。”面對300余名學生的熱忱目光,周琪表達了殷切期望。
當前,我國正處於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型的關鍵時期,對高端製造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而如今重大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成就離不開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這已成為科技創新的活力源泉。
“這個時代里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知識?這個時代里我們需要探求什麼樣的問題?這個時代里我們需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開學典禮上,周琪連發3問,道出前沿交叉科學學院的育人目標,“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你們要帶著實踐中出現的應該由國科大學生解決的科學問題做工作。”
科技發展巨浪下,哪些才是國科大學生應該解決的問題?
面向科技前沿的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都是前沿交叉科學學院學生的“練兵場”。然而,要想取得突破,靠單打獨鬥很難實現。
近年來,國科大立足優勢學科發展基礎,努力打破不同學院、學科、專業的“藩籬”,籌建前沿交叉科學學院,秉持“大平臺、大團隊、大交叉、大協作、大專案”的思路,堅持“問題導向、專案牽引、平台支撐、團隊協同”的理念。
“前沿交叉科學學院實施超常規培養方式,通過原學科、交叉學科、企業的三導師制,實現跨學科人才培養和產業界密切合作。每名學生在入學之初,都要根據世界科技前沿以及產業一線的真問題確定選題,制定個人化研究方案。”國科大前沿交叉科學學院院長郭田德告訴《中國科學報》,目前前沿交叉科學學院學生以直博生和碩博連讀學生為主,希望培養一批能迅速投身重大科技任務或產業創新一線的高品質人才。
此外,在人才培養評價體系方面,前沿交叉科學學院也拿出了“新方案”。
“我們從國家重大任務中提煉核心的科學問題和技術問題,由5至7名學生組成研究組共同攻關,不再將發表論文作為衡量科研成果的唯一標準。”郭田德說。
目前,前沿交叉科學學院遴選首批導師855人,涉及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資訊與通信工程等23個一級學科。先期開展面向科技前沿、國家重大需求的學科核心課。
一場“雙向奔赴”
2024年9月,國科大積體電路學院的學生白天宇收到了一則特殊通知:國科大即將成立前沿交叉科學學院,啟動首次招生工作。
“集中力量完成重大科研專案”,這一理念深深打動了白天宇。“集成電路的發展本身就依託了學科融合,目前很難依靠單一學科破解科研和工程上的實際難題,希望能從其他學科汲取靈感,找到可行路徑。”白天宇說,“我也希望藉此機會為重大科研項目貢獻力量。”
怀着如此期待的不只白天宇以及首批368名學生,還有800多名教師。
“積體電路作為現代科技發展的‘心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前沿交叉科學學院導師代表、積體電路中心副主任李泠在典禮上強調,然而積體電路技術難度與複雜性日益提高,已然成為整個行業發展的瓶頸。“你們的每一個實驗、每一次實踐,都可能是推動行業前進的關鍵一步……”
“前沿交叉科學學院的人才培養,是學校、老師和學生的雙向奔赴。”周琪從學校角度表示,“學校會盡一切努力。在交叉學院的平臺上,只有你們需要,沒有我們不能提供的需求。”
為達到前沿交叉科學學院的跨學科融合培養目標,國科大做好了相應學科知識技術的儲備。“我們希望能做成書架、貨架一樣的展陳,希望你們減少像當年前輩一樣奔波勞頓、四處探求中在時間和精力上的消耗,以備同學們在面向未來的時候理順思路。”周琪說,“在這個平臺上,需要的是你們的主動性,要從自身的角度找到該怎麼樣成為一個滿足社會需求、引領未來的人才。這是你們的主動奔赴,也是導師的主動奔赴。”
除了校內優質教學和科研資源外,前沿交叉科學學院也在積極開拓“朋友圈”,基於地理優勢,嘗試與北京懷柔科學城展開合作。
懷柔科學城圍繞物質、空間、生命、地球系統、信息與智慧五大科學方向,已佈局37個科技設施平台專案,為科學研究提供強有力的設備、資源、人才支援。
“學校在懷柔科學城也規劃了實驗樓、教學樓,努力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試驗區。未來,前沿交叉科學學院的發展一定和懷柔科學城發展緊密結合,利用科學城中的多項大科學裝置進行人才培養。”郭田德介紹。
做“大故事”的人
“時代不斷變遷,要想從追隨者變為創新者,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和探求的熱忱。”典禮上,周琪語重心長地說,“我希望你們能做大事情。”
周琪表示,做大事情,需要學生們理順思路。“我希望在前沿交叉科學學院學習的過程中,你們能成為一個知道去哪裡找問題、知道如何解決問題、知道如何應對問題的,有獨立的思辨和工作能力、有協同攻關經驗的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
要想在學科交叉融合的廣袤天地中尋找、解決關乎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真問題,離不開基礎學科的指引。
“國家重大任務中的科學問題需要數學等基礎學科的支援,很多交叉學科的核心問題實際上也是數學問題,如果想做出創新性成果,就離不開數學學科。”郭田德告訴《中國科學報》,因此,前沿交叉科學學院吸納了包括數學等基礎學科在內的師生。
“數學是一門非常基礎的學科,其發展也一直受到物理等其他學科驅動,具有天然的交叉屬性,近代科學發展的背後離不開數學。”前沿交叉科學學院人工智慧科教融合中心教學與培養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戴彧虹告訴《中國科學報》,要想提升學生的原始創新能力,必須培養“分解與聯想”思維,“以往總是老師給出一些假設條件,讓學生在這些條件下尋找題目答案,現在學生一定要回過頭思考這些假設條件,這樣才能不斷突破思維的邊界”。批判性思維,也是前沿交叉科學學院學生要掌握的“基本功”。
“在學習和研究中,不要盲目接收所有資訊,學會質疑和驗證,這是科學精神的核心。”典禮上,李泠希望學生們勇於探索未知,學會合作與交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知識轉化為實際成果。“科研之路漫長而曲折,唯有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知的探索才能不斷推動你們前行。”
“無窮無盡的戰略機遇需要你們探索,這需要你們精誠合作,更需要你們堅定理想和志向。”周琪寄語在場學子,“你們要成為有能力的人,你們更要成為有擔當的人,知道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應該奉獻在哪裡,知道自己未來人生的價值應該在何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