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榕高校的“節水經”
更新于:2025-03-26 13:36:56

本文轉自:福州日報

 

  

  福州大學將雨水收集起來,經過處理后噴灌校園綠地。本報記者 包華 攝

  2022年,福建省在福州大學城片區先行創建節水型高校示範區,2024年福州市水利局與福州大學、福建理工大學等5所高校和福水智聯技術有限公司共建合作,進行節水技術改造,實現節水精細化管理。

  作為福州市高校節水聯盟的一員,福州大學自2022年落地高校合同節水試點項目以來,全校每年節水量超90萬噸,人均用水量從2019年的84.7噸/人降至2023年的53.9噸/人,節水率超30%。

  在榕高校到底有什麼節水秘訣?在“中國水周”到來之際,記者進行實地走訪。

  大數據節水 跑冒滴漏一網打盡

  “供水設施都比較隱蔽,我們在福州大學進行了供水管網探測后,建立了DMA分區計量漏損監測模型,構建智慧化的高校節水監測系統,只要有‘跑冒滴漏’,系統第一時間就能監測到,不到一天時間就能完成處理。”福水智聯技術有限公司總工陳讚標告訴記者,原來,供水管網的“跑冒滴漏”都只能靠人為發現,一個DN15管子上的漏點,從漏水到發現漏點可能要一年的時間,要是沒有及時處置,一年可漏掉9700噸水。而通過大數據分析,平台發現用水異常,會簡訊通知指定人員跟進。如平時師生發現某處故障,也可通過報修系統拍照上傳後,平臺會及時通知相關維修試人員處理。監控室的工作人員也能通過即時水量在線監測數據,及時發現並處理隱患。

  “以前,我們只能通過學生或老師反饋,再去問題區域檢修,有時候還會找不到毛病,具有滯後性,非常被動。”福州大學後勤處水電科負責人陳良彪說,現在有了大數據監測,哪裡用水異常,哪裡跑冒滴漏,在平台上都一目了然,既降低了運營維護成本,又保障了用水安全。“借助物聯網和大數據,學校已修復超300處漏點,極大地降低漏失量”。

  雨水再利用 為校園綠植“解渴”

  來到福州大學櫻花園,映入眼簾的是櫻花樹和鬱鬱蔥蔥的綠化植被。分散在綠地上的噴頭由物聯網智慧化控制,根據不同的植物對水量的需求,為每一塊地量身定製澆水的時間和水量。綠地上每個噴頭都有編號,在手機就可以遠端操控開關,實現非常規水資源利用。

  為校園綠植解渴的水,都來自回收利用的雨水。

  “雨水作為非常規水,是可回收利用的一大水資源。”市水利局水資源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學校將池塘湖泊的雨水收集起來,經過濾、消毒后,用於校園內約2.5萬平方米的綠地噴灌。

  這套湖水(雨水)利用噴灌系統是福州大學節水監測系統的子系統之一。“遵從‘合理利舊、充分利用’的建設思路,把學校現有的湖泊作為蓄水庫,通過多介質篩檢程式、紫外消毒器、雨水回用加壓出水泵組等工藝設施,打造一個完整的雨水回用空間。僅這一項預計一年節水6000噸。”市水利局水資源處工作人員說。

  管網改造 校企聯合共用節水效益

  福州大學旗山校區佔地面積約3300畝,光是數十幢教學樓、學生宿舍和十余個食堂,就有幾百個的用水出口。

  “學校原供水管網供水設施陳舊、漏損率高等問題,一度相當突出。”陳良彪告訴記者,為了解決設施陳舊帶來的浪費,該校全面檢查評估校園用水設施,更換淘汰、陳舊設備,通過改造衛生間、更換龍頭、升級水嘴花灑等,升級改造約2.7萬個用水終端。

  記者現場觀察到,和普通的水龍頭相比,經過節水龍頭出來的水滴更小,霧化的更充分,但並沒有讓水流變小,影響到用水體驗。“我們遵循的理念是‘於無聲處去節水’。”陳讚標說,這些節水設備不會影響到學生們的體驗感。

  節水是長期工程,要做時間的朋友。為了通過政策槓桿激活市場活力,福州市水利局還積極推動高校與節水服務企業簽訂合同節水協定,採用效益分享、效果保證等模式分擔改造成本,共用節水收益。目前,福建理工大學、福州大學等4所高校率先試點,累計投入超千萬元,形成政府主導、企業運作、高校參與的協作機制。

  “項目資金全部由節水服務企業投入,校方零投入,節約水費按雙方約定比例分成。”同樣實施了合同節水專案的福建理工大學副校長劉國買說,這個項目不僅保障了全校師生的用水需求,還節省了用水計量系統建設、用水監控平臺研發建設、給水管網分佈勘測等300多萬元的建設費用,以及每年100多萬元的物業、管網維修費用開支。自2019年合同節水專案實施以來,福建理工大學旗山校區節水率超50%,實現日均節水量超3000噸,年節水量約110萬噸,節水效益和經濟效益都十分顯著。

(全文共1831字)
YUE動廬陽 歡樂安幼
YUE動廬陽 歡樂安幼
2025-03-28 14:33:41
強化高校就業教育
強化高校就業教育
2025-03-28 20:41:09
共育教育新動能
共育教育新動能
2025-03-31 01:53:04
畢業生專場招聘舉辦
畢業生專場招聘舉辦
2025-03-31 07: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