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雨,走了周迅的老路
更新于:2025-03-26 04:45:37

周冬雨的新電影,又撲了。連撲4次的她,似乎陷入了“爛片”漩渦。究其根本,是她走了周迅的老路。

01

近日,周冬雨和劉昊然主演的新電影《平原上的火焰》,延期三年後終於面世。

由於這對男女主人公在《燃冬》裡,透支了太多路人緣。觀眾對這部新上映的電影,幾乎不抱任何希望。

當然了,還是有人抱著好奇的心態,走進了電影院,結局毫無意外,又是爛片一部。

網友辣評:雙雪濤的一流小說,拍成了不入流的電影。影片將血色浪漫的懸疑作品,拍成了支離破碎的青春傷痛文學。

這個形容,是不是很眼熟?沒錯,“青春傷痛”是周冬雨的舒適區。自從《七月與安生》之後,周冬雨陷入了一個怪圈。

她的資源一直不錯,合作班底也次次不俗,可是她的作品在“爛”的路上,一去不復回。

客觀來說,周冬雨的演技不差。雖然她的戲路,大多時候局限在叛逆少女這類角色上。但將她的角色單拎出來,角色身上的倔強感、破碎感、清純感,她都詮釋得很好。

當初在《少年的你》裡,她以28歲的年紀,和易烊千璽演互相救贖的高中生。

兩人沒有因為年齡差,而表現出違和感,她的演技有被觀眾認可。

到了電影《朝雲暮雨》中,她和影帝范偉搭檔,演一對扭曲病態,各自心懷鬼胎的老夫少妻。拋開劇情和角色設定的魔幻硬傷,周冬雨在片中的爆發力可圈可點。

但能演是一回事,演完讓觀眾覺得似曾相識又是另一回事。

02

一方面,是周冬雨選擇劇本的眼光太過一致。演來演去,都在自己的舒適區里。另一方面,則是她作為演員的“本事”,大過於戲本身。

當周冬雨演得舒服了,影片大概率要遭殃。當她演得不舒服了,反而或許能得到一些超預期的效果。

拿《少年的你》和《朝雲暮雨》舉例子。

首先,《少年的你》這部戲的重點,不全在周冬雨身上。易烊千璽分擔了一部分視線。這種勢均力敵的平衡感,是導演維繫的結果。直白點說,在影片的製作上,導演的意志強過演員。

比如,為了劇情需要,周冬雨的角色得剃寸頭。

可她本人,並不願意。她為了抗爭,提出讓劇組工作人員陪著剃頭髮的無理要求,試圖用難題打消導演的想法。但導演的態度很強硬,真的讓工作人員陪同剃髮。

這隻是發生在劇組的一件事,但能從中看出,導演強勢過周冬雨。

或許,正是導演的強勢壓制,電影按導演的想法完成,最終獲得成功和口碑。

而她的《鸚鵡殺》《燃冬》《朝雲暮雨》,不是小導演,就是新手導演,在氣場上很難壓制住她。

在《朝雲暮雨》中,周冬雨和范偉演對手戲。范偉的演技自不必說,但整個片子的側重其實在周冬雨身上。

她的表現太過於突出和刻意,她為了演好截癱的病人,不惜犧牲自我形象。

可這種“犧牲”是符合她的個人意願的,所以她演得很過癮。

然而,最終影片的呈現,讓人有一種導演、劇情、影帝為她服務的觀感。

從某種角度而言,這就是作為電影新手導演的張國立,氣場弱於演員而導致的結果。事實上,在影視劇的創作過程中,導演和編劇才是核心。

03

和周冬雨有過同樣問題的人,是周迅。

周迅從出道以來,一直以靈氣演員著稱。她的電視劇作品有《大明宮詞》《橘子紅了》《紅高粱》等,電影作品《畫皮》《李米的猜想》等。部部經典,各個角色都被她演得入木三分。

然而,靈氣十足的周迅,在電視劇《如懿傳》中,卻演技失靈了。

歸根結底,是她對作品的把控,超過了作為一名演員的合理範疇。

當整個團隊都圍著她轉,甚至連導演、編劇都唯她馬首是瞻,那作品出問題就成了必然。

周迅插手劇本、服化道等,讓最終的作品變得“面目全非”。因此,觀眾群起而攻之,差點讓她“晚節不保”。而造成這樣全面聲討的後果,就是演員大過戲、大過導演所帶來的弊端。

畢竟,演員能關注到的整體,只是角色本身的整體。而導演和編劇關注到的,才是整個作品的全域。

當導演放權給演員,就意味著作品不再完整,那離“翻車”也就不遠了。

一個好的導演,會把作品完整性抓在手裡,並打破演員的習慣和舒適區比如王家衛,網友經常調侃他以“折磨”演員為己任。

無論多大的咖位,只要到了他手裡,讓怎麼拍就怎麼拍,讓拍幾遍就幾遍。其中的受害者,有梁朝偉、劉德華、張曼玉、宋慧喬、木村拓哉等。

甚至有的時候,演員都不知道自己演的是個什麼角色。可就是在這種碰撞中,他挖掘出了演員的不同面,創作出一部部的經典。

再比如烏爾善。

《封神》劇組的工作節奏,區別於傳統劇組,按上下班、有雙休日的模式進行。烏爾善培養了一個絕無僅有的劇組,也是在發揮導演於全域性上的絕對作用。

無論是周冬雨還是周迅,有演技只是作為演員的職業素養。一旦把自己架得過高,就會失去判斷力和邊界感,繼而失去觀眾的心。

來源:魚擇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