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分價錢一分貨」,然後受這句話影響,不經意間“價格”就成了我們衡量品質的「金科玉律」。
然而,真的低價就等於低質嗎?便宜的東西就比貴的差嗎?
我想不見得,所有規則都有“意外”,起碼本期分享的這些東西不會。
只要是女生,用過的口紅就數不勝數,除了自己的,還有閨蜜的,價格有種草了好久才拿下的大牌的,也有顏色喜歡、價格便宜說是買來塗著玩玩的。
但要問真的貴的就一定比便宜的好嗎?答案一定是不見得。
從珍惜程度上,貴的確實因為自己花錢了而小心翼翼很多;
但論使用頻率,絕對還是哪個顯色好、更襯膚色,哪個就使用的多,無關乎價格。
然後就是更細緻一點的感受,也是大家對口紅比較關注的點:滋潤度、持久度、沾不沾杯和安全性。
說白了,大牌口紅是可能在原料上昂貴一籌,比如採用採用天然油脂、動物蠟,玻尿酸能成本稍高的保濕劑,使得滋潤度、舒適度更勝一籌。
但是隨著消費者對使用感、安全性的日益關注,平價彩妝也會注重成分,所以在安全性滋潤度方面也不賴。
至於持久度、沾不沾杯,其實相比價格差異,更準確的應該說是由類型差異決定的,比如啞光口紅相比滋潤型口紅不容易沾杯;能成膜的唇釉比固體唇膏持久度好,不管貴價的、還是便宜的,它都遵循這個規則。
關於衣服,每一廠家、每一個品牌、每一個分銷商,它的渠道和定價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要說貴的衣服一定比便宜的好,還真不一定,但要說便宜的比貴的好,也絕對服不了人。
先說原料,據我身邊的一個做服裝廠的朋友透露,就一個簡單的T恤,面料採購價格就有十幾塊到九十幾塊不等,面料好不好,手感、透氣性、垂度、美觀度等等區別很大;
然後是加工費,最便宜的加工費一件也得幾塊錢,而工藝要求細緻的,一件加工費貴的二十多的也有。
因此,在純成本加持下,肯定是貴的衣服比便宜的,無論是面料還是做工上都要好很多。
但問題是,不是所有廠家、品牌商、分銷商都只是單純的用成本去參考定價,品牌會有加成、設計會有加成、運營、人心這些都是加成,偏偏這些加成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沒用!
這一點,應該很多有過品牌與網店混買經歷的人都深有體會,因為,即使你是逢打折季買回來的貴衣服,跟淘寶相比,也會覺得不值。
比如,我前段時間買的一條品牌絲絨褲,打完折也要六百多,回來卻薄到透明,真心不如我網上一百多買回來的品質,最後損失了運費也選擇了退回去。
當然,太便宜的也一定沒好貨,比如毛衣,好的毛衣必然是高純度羊毛、兔毛、羊絨做成的,這些質感是化纖材料做不出來的,至少也得二百朝上;
大衣也是這個理,因為用料多,五百以上都是底價。
還有化纖衣服,原料雖然都不貴,但做工也有差別,這個具體得要靠自己淘,可以肯定的是,三十一些無好貨。
在護膚方面,受各種說法薰陶,很多人堅信補水是根本,各種出油、長痘、泛紅、甚至長斑問題,也都能歸咎於皮膚缺水,於是就補水噴霧、面膜、化妝水天天往臉上懟。
說真的面膜、化妝水貴一點的成分可能更好,但補水噴霧,絕對是個例外。
補水噴霧的主要功能是為皮膚提供水分和保濕,無論是貴的還是便宜的東西,只要它們能滿足這一功能,就可以認為是有效的,這是其一;
其二是一些便宜的補水噴霧,反而會因為採用了相對簡單、直接的成分,使得皮膚更易於、也更穩定的可以吸收。
反而是一些添加額外護膚成分的貴價補水噴霧,容易與後續護膚成分衝突,導致養分過剩。或者成分衝突,產生致敏風險。
再者就是,成分簡單的品牌補水噴霧,往往因為有品牌溢價,導致價格虛高,特別是那些成分為純水的,跟咱買回來的純凈水,其實是一樣的東西。
說到照片,可能有人會問,這還存在便宜與貴的區別?
想想你家實體店裡花大幾千拍來的結婚照、生日照、寫真照,這個說法是不是一瞬間就得到了印證?
當然,關於這一點,其實我也困惑過,因為自己的拍照技術有限,會拍不出來照相館的感覺,而照相館的場景又太過於固定,不能隨時隨地記錄美好。
如果你也是這樣,那不妨學習一下我的做法,就是但凡去旅遊城市,可以約一組生活跟拍,一般價格也不貴,幾百塊錢能拍上百張照片。
既是旅行的記錄,也是幸福的定格,論技術比自己拍的好,論真實度,比照相館的自然真實,關鍵全家人每個人還都能出鏡。
其它以送實體物品為由的增項一律不要,因為最終回來家裡也擺不下那麼多,最後都會淪落為無法處理的大垃圾。
然後就是,自己日常出門,也要練習拍照技巧,什麼三分法構圖、留白構圖、黃金分割構圖,網上教程特別多,自己拍出拿得出手的的照片,就指日可待。
真等到這一天,跟拍都不需要了,照片這塊完全自己拿下,省很多錢。
以前,貴價的鑽石,大家都承認很好!
顏色、淨度、切工、大小,這些都是衡量價格的硬性條件,缺一不可。
但現在不一樣了啊,自從人工培育鑽石出來以後,鑽石的價格也一併被打了下來,並且製造技術不斷在發展,產能也在不斷提高,好的品質也可以無限被複製。
以前幾萬塊錢一克拉的鑽石,同樣色澤、淨度、切工的,買人工培育的幾千塊就能到手,別說戴著沒什麼區別了,就是拿去專業機構檢驗,也是一樣的,一點沒比貴的差。
現在的插座技術已經很成熟了,貴的跟便宜的,說白了,就是品牌差異,功能和材質不會差太多。
我當初裝第一套房子的時候心氣兒很高,插座都選的進口的,全屋插座下來就花了大幾千,說實話,跟我現在新裝得房子和裝修公司搞搞價送的國產品牌的插座區別不大。
面板同樣是阻燃的,銅線粗細、包括焊點精密度肉眼完全看不出來差別,甚至進口插座面板用了兩年不到,有一點點泛黃,反而是國產的依舊屹立不倒。
因此也奉勸正在裝修的所有人一句話,如果在使用感上得不到提升的東西,就沒必要多花錢。
我估計所有男的都經歷了手動剃鬚刀-電動剃鬚刀-在重回手動剃鬚刀的過程。
至於原因,也只有一個,就是手動刮的乾淨。
既然衡量剃鬚刀是否好用的核心,始終都落在能不能刮乾淨上,那從一開始就應該是手動T恤刀贏。
至於中間為什麼讓電動剃鬚刀插了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實是方便宣導,電動剃鬚刀拿起來就能用,甚至鏡子都不用照,這一點我也承認是方便的。
但是做事情要有頭有尾,手動剃鬚刀刮完沖沖水就乾淨,而電動剃鬚刀不行,得拆塵盒、上小刷子,此時的方便就顯得有點虎頭蛇尾了。
另外就是乾淨,手動的隨用隨衝,下次再用都是乾淨的,而電動的,都是攢著一塊兒清理,真的不如手動的乾淨。
綜合多方面而言,貴價的電動剃鬚刀,是不見得一定比便宜的手動剃鬚刀好的。
有一部分人,會認為車子是身份的象徵。
於是,哪怕經濟緊張幾年,也願意提個自己認為很好的車,也算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給自己高配的生活。
然而,有一句話叫做體面是給別人看的,真正的感受只有自己才清楚。
到了一定年紀,什麼都體驗過後你就會發現,除非財務自由或者工作需要,否則一般家庭20萬以內的B級車,只要空間夠、動力夠,家用就完全夠。
況且,車子近兩年是發展轉折期,以後的車會越來越便宜,且只會更好。
另外,再說句扎心的話,光開好車,兜里沒錢、長得也不帥,該沒人看你的時候,依舊沒人看你,哈哈哈。